广东省广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汉朝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 B.石器锄耕 |
C.铁犁牛耕 | D.小农经济 |
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
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 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
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 | 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 |
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铁农具——春秋时期 | B.耧车——战国时期 |
C.筒车——西汉 | D.曲辕犁——唐朝 |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A.唐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中国古代在重农抑商的体制下,商业发展受到很多阻碍,但依然阻挡不了古代中国走向市场的步伐,到明清时期形成很多地域性的商业群体,称“商帮”。以此标准,下列图片能归为一类的是
①茶马古道 ②丝绸之路 ③徽商 ④晋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是
A.十六世纪的西班牙人 | B.十六世纪的印第安人 |
C.十九世纪日本人 | D.十九世纪的俄国人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 B.荷兰 | C.法国 | D.英国 |
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 B.手工工场的发展 |
C.家庭观念的淡化 | D.垄断组织的出现 |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 B.物美价廉的商品 |
C.先进的通讯手段 |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的开辟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主要动力不同 | B.通迅手段不同 |
C.机械特色不同 | D.交通工具不同 |
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 horse)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machine)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 |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
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C.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D.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 | B.重庆 |
C.上海 | D.沙市 |
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其发展高潮大概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
B.民国初期 |
C.国民政府前十年 |
D.抗战时期 |
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里主要抵制的是
A.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 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
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 D.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 |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 B.手工业合作化 | C.“一五”计划 | D.土地改革 |
下图为1958-1962年我国部分省区灾区非正常死亡人口统计:(资料数据来源费正清主编《新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阅读上表数据。你认为造成高比例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 B.战争因素 |
C.严重左倾错误政策 | D.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 |
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A.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C.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B.乡镇企业的崛起 |
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 |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文是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一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以后 | D.新文化运动以后 |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A.婚礼简约 | B.自主择偶 | C.自由恋爱 | D.夫妻平等 |
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
A.个人能力不足 |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
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 | D.对克服危机灰心绝望 |
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图示信息是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下对于下图的说明错误的是
A.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利制度 | B.福利制度增加了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 |
C.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四国中最发达 | D.社会保险是各国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 |
1921年苏俄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 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D.实行余粮收集制 |
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这种认识所引起的后果不包括
A.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C.实行新经济政策 | D.形成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体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同于以往世界体系之处主要在于
A.以抢劫设卡为手段 | B.以殖民掠夺为手段 |
C.以商品倾销为手段 | D.以货币金融为手段 |
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
A.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 B.发展卢森堡经济 |
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 | 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 |
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
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见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降低美国市场的轮胎价格 | B.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规则 |
C.有利于稳定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 | D.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
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间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完全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它既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理性反映和理想追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实现经济文明的征途中必须加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化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开放力度;尊重经济规律,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师大曹文柱教授评价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说道,“是其它农业文明中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是毫不为过的。”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起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却引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直接反应,它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
材料三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专家约翰·希克斯这样问道:“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但现代工业是什么呢?我们将它同古代工业,即与市场本身同一时代诞生的手工业加以区分所依据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
材料四 1985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有人问:“中国共产党一直教育人民要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又问:“这些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
材料五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以后,保持和谐、保持均衡是中国快速增长和发展的社会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1)材料一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征?
(2)列举“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的具体事例(时间、人物、航线)
(3)有人说,“哥伦布的伟大发现”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它不能反映人类经济的理性和理想,更谈不上“伟大历史意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试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现代工业经济的基本要素。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段对话回答材料四中的两个提问。
(6)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