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受体细胞
B.1分子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C.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
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信息传递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细胞核的核孔能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反射弧上的突触主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C.激素与靶细胞膜或靶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发挥调节作用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是引起特异性免疫调节的初始信息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氢键总数减少了一个(A—T间2个,G—C间3个),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B.突变后翻译过程可能提前终止
C.突变后的基因中A与C含量可能不占该基因总碱基的一半
D.该基因突变可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压片→观察
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也可在酸性条件下使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C.蛋白质鉴定:将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D.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水稻有关的育种途径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过程可获得原水稻没有的优良性状
B.C→D过程能定向改变水稻的性状
C.E→H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E→G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成熟植株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b的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数字)

(1)刺激作用于足部会引起肌肉的收缩,该过程的效应器是____。若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②]____中释放的______不能作用于[ ]______,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2)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______中,该结构发生的代谢过程是________。
(3)在a处施加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的感觉如下表:

刺激强度微小时感觉不到刺痛,原因是刺激强度太小,向大脑皮层传导的神经纤维处于_______状态,没有产生局部电流;刺激强度较大引起刺痛,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____中枢参与。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表示水稻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乙表示用低温处理水稻秧苗过程中,水稻光合速率和色素含量的变化。回答问题:

(1)正常情况下,①~⑤过程中有ATP生成的是_____,过程②需要的条件是______。物质F是__________。
(2)由图乙分析,低温除了能降低色素含量外,还能_____,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______。
(3)若将新鲜叶片放置在某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测得氧气释放速率如下表所示。

当光照强度为8klx时,叶绿体产生氧气的速率是_____mg/100cm2·h,此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Ⅱ、III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Ⅱ中的四种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图乙是对I中某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填图中数字),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条食物链,A是第____营养级。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则甲图中D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kJ。
(2)调查图乙中该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在t0、t1、t2三个时间相比该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______。
(3)人们通过引种等措施,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生物群落,这说明______。研究表明I中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在蚕卵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处理,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回答问题:

(1)突变I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突变Ⅱ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2)野生型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有____个着丝点,若基因A的一条链中(G+T)/(A+C)=2/5,则其互补链中(G+T)/(A+C)=______。
(3)家蚕野生性状(B)对突变性状(b)为显性,B、b均位于Z染色体上,已知基因b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的致死类型,选择杂合野生型雄家蚕与突变型雌家蚕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后代中__________,说明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
②若后代中__________,说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③若后代中__________,说明基因b纯合使雄性个体致死。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图为转基因烟草培育过程流程图,

回答问题:
(1)携带外源基因的质粒除了含有外源基因外,还包括_____、______复制原点和标记基因,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图示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使用了_______法,①过程要用______处理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
(3)②过程叫做___________技术,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转基因烟草产生的配子中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训练一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