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列图标中,属于节能标志的是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
B. 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 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
D. 一些农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碘水鉴别淀粉和葡萄糖
C. 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D.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丝绸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png

加入块状固体

b.png

蒸发

c.png

检查装置气密性

d.png

加热固体制氧气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蓝色 向盐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A.

S O 3 + H 2 O = H 2 S O 4 化合反应

B.

N H 4 H C O 3 = N H 3 + H 2 O + C O 2 分解反应

C.

2 A l + W O 3 = 高温 A l 2 O 3 + W 置换反应

D.

6 C O 2 + 6 H 2 O 叶绿素 光能 C 6 H 12 O 6 + 6 O 2 复分解反应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石燃料资源将日趋桔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水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风力发电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太阳能发电时,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 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 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陶瓷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黏土【主要成分 A l 2 S i 2 O 5 O H 4 】是制备陶瓷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 A l 2 S i 2 O 5 O H 4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由4种元素组成 B. 其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4:9 D. 其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 6%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密闭容器中有以下四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 g 14
36
20
11
反应后质量/ g 25
20
16
待测

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乙一定是氧化物

待测值是20

反应生成的甲、丁质量之比是l:1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氢气质量 / g      溶质质量分数 /    沉淀质量 / g        p H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p H = 18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 t 2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纳米球异质二聚体是纳米自动化产业中的一种新模型。不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晶体可以制成微小的纳米球。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同时使一个二氧化硅纳米球与一个铂纳米球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如右图所示),这就是一个纳米级发动机。它可望用于河流和溪水的污染控制以及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的运行。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硅纳米球中含有的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 纳米球异质二聚体,其微粒大小在纳米级范围
C. 双氧水分解时,二氧化硅是催化剂
D. 因为二氧化硅晶体能与水反应而溶解,所以该纳米级发动机可以用于水污梁的控制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按要求填空。
(1)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名称
2 个磷原子;② + 2 价的锌元素;③ 2 S O 4 2 - ;④ 2 H 2 O
(2)请在 H O N S C l N a 6 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①一种重要化工产品,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②一种大气污染物,容易造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是
③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④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⑤既可作为消毒剂,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液体试剂是
(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①生石灰与水反应转变成熟石灰
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③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E         F       G      H    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纯度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再测定 释然浓硫酸,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搅拌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②;③
(2)上述三个步骤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填下列有关序号)。

A. 烧杯 B. 漏斗 C. 蒸发皿 D. 玻璃棒

(3)该仪器在粗盐提纯步骤②中的作用是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请按照下列要求,简要说明合理的实验方法:
(1)比较常温常压下,水和空气的分子间隔大小:
(2)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一小块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化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请回答兴趣小组产生的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怎样保存?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湿,主要原因是什么?
(3)氢氧化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主要是什么
(4)用酚酞试液(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为什。 
(5)除加酸以外,怎样用其他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6)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全部变质,兴趣小组中小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变质固体样品,放在右图所示装置中,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确定是否全部变质。
①你认为这个方案(填"行"或"不行")。理由是什么?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并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和结论。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C是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一种元污染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棕色粉末A和气体C、E的化学式分别为:A、C、E:
(2)G转化为H和A的反应类型是反应;B转化成E和D的反应类型是反应。
(3)①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D和氯气化合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以上图中无色气体C为中心,延展如下图:

①请写出实现这两个转化的另一反应物J、K的化学式:J、K
②请完善由 C O C a C O 3 分别转变成无色气体C的转化关系图,在箭号上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和其它反应物。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钾泻盐"的化学式为 M g S O 4 · K C l · x H 2 O ,是一种制取钾肥的重要原料,它溶于水得到 K C l M g S O 4 的混合溶液。某化学活动小组为了测定"钾泻盐"中 K C l 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方案比较合理,理由是
(2)请选择上述方案中的数据,计算 24 . 85 g 钾泻盐样品中 M g S O 4 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请选择上述方案中的数据,计算 24 . 85 g 钾泻盐样品中 K C l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橙子榨汁 B. 海水晒盐 C. 水结成冰 D. 食醋除水垢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沸点 B. 硬度 C. 可燃性 D. 溶解性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医用酒精 B. 干冰 C. 清新空气 D. 加碘食盐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向试管中加锌粒

B.

点燃另一酒精灯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常见碱
烧碱、熟石灰、纯碱
B
常见合金
生铁、不锈钢、青铜
C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
D
常见营养物质
蛋白质、维生素、脂肪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有关世博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新能源汽车承担园区内的交通任务
B. 中国馆"东方之冠"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 很多展馆采用光电转化装置,体现当今"低碳"经济的理念
D. 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 C O N O X 转化为无毒气体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fc1f4134970a304e0e851d4cd2c8a786c8175ce4.jpg
A.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 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pH试纸不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
B. 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C. 用适量的水能区分 N H 4 N O 3 固体和 N a O H 固体
D. 用饱和 N H 4 2 S O 4 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合理的是

A.

用50 m L 量筒量取5.26 m L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C.

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 硝酸钾固体

D.

燃着的镁条伸到充满 C O 2 的集气瓶中,镁条熄灭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表示 C O 2 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 X 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 C H O 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X 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 C O 2 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 p H 将增大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 C O 2 H 2 O 的含量增加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p H 5 . 6 的雨水称为酸雨
B.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C O 2 等气体引起的
C. 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 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来源: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蜡烛熔化 C.木炭燃烧 D.电灯发光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蔗糖 B. 硝酸钾 C. 植物油 D. 高锰酸钾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食盐: N a C l B. 纯碱: N a O H
C. 碳铵: N H 4 H C O 3 D. 熟石灰: C a O H 2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 燃烧匙 B. 试管 C. 蒸发皿 D. 量筒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 2 B. N a N O 3 C. C u O D. K O H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人体内元素失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疾病可能与缺铁有关的是(    )

佝偻病 侏儒症 贫血症 大脖子病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原子呈电中性 B. 原子是实心球体
C. 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锂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L i + M n O 2 = L i M n O 2 ,该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制取 C O 2 应选择的装置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A. 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 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氯化钠 B. 碳酸钠 C. 氢氧化钙 D. 碳酸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X Y Z 三种金属中,只有 Z 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将 Y 放入 X 的盐溶液中, Y 表面有 X 析出。则 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Z > Y > X X > Z > Y Y > Z > X Y > X > Z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Cl- OH- B.K+ Ca2+ CO32-
C.H+ Cl- CO32- D.Na+Fe3+OH-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F e 2 O 3 F e C l 2

H 2 C O 3 C O 2

C u C l 2 C u

M g M g O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它由钢筋混凝土等建成。钢筋混凝土属于(      )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 复合材料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A. 电解水: 2 H 2 O = 电解 2 H 2 + O 2 .
B. 焦炭与水蒸气反应: C + H 2 O = 高温 H 2 + C O .
C. 太阳光分解水: 2 H 2 O = 太阳能 2 H 2 + O 2 .
D. 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 C H 4 + H 2 O 高温 C O + 3 H 2 .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稀释质量分数为98 % (密度为1.84 g / m L )的浓硫酸配制500 m L 质量分数为20 % 的稀硫酸(密度为1.14 g / m L ),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

A. 436.8 m L B. 453.7 m L C. 456.0 m L D. 458.3 m L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右图,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序号
X
Y


食盐

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

稀硫酸
镁粉

硫酸铜溶液
铁粉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氢原子:    ②3个铝离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A.原子;B.分子;C.离子。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铁:   ③氯化钠: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可选物质:

蛋白质

天然气

氢气

干冰

维生素

生石灰

(1)"西气东输"的"气"是: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4)溶于水时显著放热的是: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某锌锰干电池的剖面图。
(1)锌锰干电池工作时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能;
(2)碳棒具有性,可作为干电池的电极;
(3) M n O 2 可作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 O 2  
(4)废旧电池中的锌可回收利用,用于实验室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 m(甲) m(乙) (填"﹥"、"﹦"或"﹤")。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2)写出CO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高炉炼铁得到的主要产品是;(填序号)

A.

纯铁

B.

生铁

C.

(4)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g F e 2 O 3 与184g稀 H 2 S O 4 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 F e 2 S O 4 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 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 A , B , C 哪个旋钮:
(3)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4)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填序号)
(5)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 N a C O 2 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向盛有 N a 的装置A中通入纯净、干燥的 C O 2 ,当观察到装置B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 C O 2 N a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A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1) K C a N a 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白色固体含有 ;
假设2:白色固体含有 N a 2 O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足量水中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②取①中少量溶液,加入 产生大量气泡
假设1成立
③另取①中少量溶液,  
假设2成立

【反思提高】
N a C O 2 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右图所示,常温下, C D 均为气体。
123.gif

(1)写出 C 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②:
(3)在模拟转化关系图中,你认为可以循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填字母)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 S r ( N O 3 ) 2 】等。
①硝酸锶中 S r 的化合价为:
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
201408232127449152965.jpg

(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而引发火灾。(填序号)

A.

提供可燃物

B.

供给氧气

C.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升学毕业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