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CH2=CH2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溶液褪色
CH2=CH2发生取代反应
B
KIO3溶液中加入HI溶液并加入淀粉
溶液变蓝色
氧化性:KIO3>I2
C
将盛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放在日光下静置一段时间
气体逐渐减少,最后变为无色
Cl2置换出水中的氧生成了O2
D
将苯、溴水混合后加入大试管加热
试管底部产生油状物
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Z>W>Y>X
B.元素的非金属性W>Y>X
C.Z2Y3、WX分别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D.X、Z、W的最高价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看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A.向l0mL0. 1mol·L-1FeI2,溶液中缓缓通人标准状况下11. 2mL Cl2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
C.向含有Na、Fe2、Cl、SO42离子的溶液中通入NO2
D.向5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1 mL0.1 mol·L-1AlCl3溶液,边滴加边振荡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表述与下图所示一致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t1时刻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
B.图2表示某放热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若使用催化剂,a点会降低
C.图3表示向含等物质的量的NaOH、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D.图4表示Cl2通入H2SO3溶液中pH的变化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M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M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可以发生加成、加聚、水解、酯化等反应
B.l mol M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
C.M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不同结构
D.l molM最多可以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设计如下原电池,盐桥中装有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外电路电子的流向是从a到b
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甲烧杯
D.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MnO4+8H+5e=Mn2+4H2O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时,将不同浓度的二元弱酸H2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H2A)
c(NaOH)

X
0.10
9

0.10
0.10
5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 <0.1
B.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C.将实验①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后,c(A2)/c(HA)变大
D.实验②所得溶液:c(Na)=c(A2)+c(HA)+c(H2A)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7分)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处理与利用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
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CO,有利于减少PM2.5的排放。已知如下信息:
2CO(g)+2NO(g)2CO2(g)+N2(g)  △H=-748kJ·mol-1
2CO(g)+O2(g)=2CO2(g)  △H2=-565kJ·mol-1
(1)在一定条件下N2和O2会转化为NO气体,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4mol C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NO)=7.5×10-3mol/(L·min),则平衡后n(CO)=________mol,关于该平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增大压强,平衡一定向右移动
b.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其它条件不变,若改为在恒压容器中进行,CO的平衡转化率比恒容条件下大
d.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人0. 2mol NO和0.1mol CO,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e.达到平衡后v(NO)=2v(N2)
(3)其它条件相同,tmin时不同温度下测得NO的转化率如图所示。A点的反应速率v正________v逆(填“>”“<”或“="),A、B两点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大的是_________(填“A”或“B")。

(4)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H4NO3和NH4NO2两份溶液,测得NH4NO2溶液中c(NH4)较小,试分析原因:________.0.1mol·L-1NH4N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常温下NO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________mol"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NH3·H2O的电离常数=1.7×10-5mol·L-1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6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硫及其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深人。
(1)共生工程可以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并改善环境。
①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空气中SO2浓度过高会加重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
b.SO2、NOx、CO2的大量排放都会造成酸雨
c.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大量排放可能引发光化学烟雾
d.“静电除尘”、“燃煤固硫”、“低碳经济”都能改善空气质量
②发电厂产生的SO2尾气中的可直接用氨水吸收,变废为宝。若用15L 2.0 mol氨水充分吸收4480L含10%的SO2硫酸尾气(气体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吸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③利用发电厂产生的SO2制成以水为电解质的SO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该电池电动势为1. 06V。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将发电厂产生的SO2通人含有Na2S、Na2CO3的废液中可制得Na2S2O3·5H2O,通人SO2过程中的现象是:通了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并析出沉淀,沉淀量逐渐增多;沉淀量逐渐减少并形成清液;停止通SO2,过滤后母液经蒸发浓缩,冷却得Na2S2O3·5H2O晶体(提示:)。上述过程中析出沉淀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调节废液中Na2S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时可以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S2O3·5H2O。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钠在轻工、建材、纺织、国防、医药等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1)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线路如下: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剂A是________,“母液”中除了含有Na、CO32、OH离子外,还含有________等离子,过滤要“趁热”的目的是________。
②检验试剂级Na2CO3中Cl和SO42是否除尽,选用的试剂及加入的先后次序是________(填序号)。
a.HCl、BaCl2、AgNO3     
b.AgNO3、HNO3、Ba(NO3)2
c.HNO3、Ba(NO3)2、AgNO3  
d.AgNO3、HCl、BaCl2
(2)“侯氏制碱法”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所用到的主要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仪器口的链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   接b,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再通人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使CO2更易被吸收   
b.NH3比CO2更易制取
c.CO2的密度比NH3
②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③该兴趣小组用下图比较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中的试剂是________,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H2SiO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氢、碳、氮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它们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1)下列微粒基态的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填序号)
a.Fe   
b.Mn   
c.Cu   
d.Cr   
e.C
(2)含氮配合物W的结构如图所示(配位键未标出方向),请在结构图中用“→”标出W中所存在的所有配位键的方向。

(3)C、H元素形成的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有16个电子,该分子中键与键的个数比为_______;该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聚合物中C原子采取_______杂化。
(4)N和Cu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该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g.pm

来源:201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