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下图是皖籍杰出书法家赵朴初的作品,该作品的书法艺术

A.创始于秦代成熟于东晋
B.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C.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D.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 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
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此认识,洋务派

A.开办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
C.创设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D.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与史实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一致的是

①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②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③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④解放战争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流行语反映了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有:自主择业、自贸区、基因重组、希望工程、博客、赞等,上述流行语出现的原因有
①文化的多元化   ②大众传媒的推动     ③国家政策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的弘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
家”,文中“它”对应的国家或地区是下图中的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
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

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
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导致其中两个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殖民霸权的建立 B.垄断程度较高
C.封建因素的铲除 D.欧亚移民涌入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据此观点要理解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我们应关注

A.文艺复兴 B.法国革命
C.工业革命 D.宗教改革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克斯密特认为,“史学争论归根结底不是旨在达成一致,而是解释性论旨(论旨:论题的主旨)的繁荣滋长。”作者意在强调

A.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B.历史解释的多元性
C.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D.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摘自《札记》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零星传入中国,当时人们把它当作“均平治世”的学说。节译的《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曾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也满怀豪情地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
——摘编自王芸《从天下大同到社会主义》
材料三    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儒学的影响也相应地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儒学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的治国理想,并举例说明其对中国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影响?
(任举两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知识界对社会主义是热情向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影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为何能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15世纪先后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的一些城市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商品竞争中,手工业者中分化出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他们雇佣的大批徒和帮工则成为雇佣劳动者。在欧洲城市中,封建主各等级间的附庸关系逐渐被资本家与工人间的雇佣关系所取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商人阶级的出现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些城市中,商人们凭借对市场行情的掌握,提供原料和收购产品给家庭手工业中的小生产者,自己成为包买主资本家。小生产者则沦为领取计
件工资的雇佣工人。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二    对近代化动力的作用评价,史学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革命不如改良,革命只具破坏作用,凡以大革命形式实现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动乱频繁,国无宁日。而凡是通过改革转入近代化道路的国家,则能保持稳定的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改良主义走不通。必须采取革命方式,彻底推翻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近代化。
——改编自《中国近现代国情》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两种方式。
(2)阅读材料二,你赞成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至少两例)。(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来源:2015届安徽合肥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