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体现作者主张(  )

A.“勿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存天理,灭人欲” D.“空谈误国,经世致用”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B.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籍的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阿垅在其长篇小说中这样描述:“(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敌人入城。……敌人在紫金山下含笑作‘斩杀千人竞赛’。敌人侵入金陵女子大学,掳去了女人。敌人在街道上一面走一面放枪,街道流着血。……”此描述的场景
①出现于淞沪会战期间
②延续了六周,三十万中国人被杀害
③是珍贵的史料,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④在发生及之后的几年内,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逐步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封面主题词是 “Starting  O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A.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B.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C.肯定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试图说明美苏争霸结束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期,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跨国公司掌握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
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地位不利
C.发达国家是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D.经济全球化中的利润分配极不平衡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

A.肯定人性 B.信仰上帝 C.提倡理性 D.宣传科学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解读中,错误的是

A.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印象!印象!要知道它们只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而不是生活本身!不论是艺术家、诗人或雕塑家都不应当把印象与原因分开来,它们原是互不分离的”,“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下面作品与材料所述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人之所以大批经商,道理十分简单:徽州地理环境恶劣,适合耕作的土地少,除了出外经商,恐怕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生存方法。徽州又是一个移民社会,由于交通闭塞,中原的士族在战乱时期不断迁移到这个“世外桃源”。《新安名族志》中说,从两晋起,历代迁移到徽州的名族一共有78个。.......在这种士族宗族文化的熏陶下,徽州民风“益向文雅”。胡适曾经把徽商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誉为“徽骆驼精神”。
--------《徽州经济》
材料二  ……另一徽商黄氏夫妇为讨好南巡扬州的乾隆皇帝,雇工数千,一夜造成“三贤祠”,乾隆爷见后叹曰:“富哉商乎,朕不及也。”再是茶商。徽人在全国许多城市开设了茶号...... “徽商开当,遍于江北”。徽州典当,强化薄利多贷,便民济贫,故深得人们欢迎,竞争力也很强。
徽商之所以能在众商帮中称雄,重要的还在于有高明的经营艺术。贾儒结合是徽商的重要特点,......徽商贾而好儒,“贾为厚利、儒为名高”。逐名高是为了大名声,而大名声,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增加无形资产。可以说,徽商为逐名高,往往是不惜血本的。
————《徽商》的故事
材料三  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始耕焉……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尽,民力不可惮;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
──《管子·乘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商成功的原因。
(2)请结合材料三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论述“均地分力”的合理性并分析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重农抑商”政策,但这个政策却没有永固住自然经济,即使没有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也会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请结合上述材料试论其原因。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按照钱乘旦先生的划分,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4—15世纪),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农业文明不断瓦解;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起动阶段(16—18世纪),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一个 “现代”世界出现了;第三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在这个阶段中,经历了两百年发展的欧洲终于迎来了成熟的现代社会;第四阶段: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19世纪中期后),世界在破坏和重建中进步着;第五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从二战结束起,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在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请以一个国家为例,概述该国在上述其中一个阶段的现代化之路。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了一家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五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泰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固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泰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l)依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克里埃尼图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了怎样不同的策略。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归纳材料一中体现的洛克的思想原则,并指出材料二的内容主要体现了其中哪一原则?
(2)材料二实践结果如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样实践结果的原因。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指导战后和平建设。其中提到:
1.公开签订合约,之后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秘密会晤,必须公开坦诚地进行外交活动。
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决定一切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14.应根据具体公约成立一个常规国际联合组织,旨在使大小各国平等享有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权力。
——据【美】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这三条原则怎样诠释了一战爆发的原因?
(2)这些原则有没有避免战争的再度爆发?试结合第14条的实施情况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观点。
(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