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下面各项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确(zuó)菜(qí)污(huì)气冲(dǒu)牛)
B.(lí)歌花(pǔ)怪(dàn)(jiá)然而止
C.(shàn)笑(zhì)痛(hāo)鸣(qiè)而不舍
D.(gèn)古默(qì)(dié)起(xiān)为人知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踌躇深邃义愤填鹰来势汹汹 B.衰微仰幕可歌可泣妇儒皆知
C.彷徨羁绊家喻户晓迥乎不同 D.祈祷蹿掇锋芒毕露荒草凄凄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向以讲“民主”“人权”自居的美国,不久前竟然发生了警察殴打我国女商人赵燕的事件,简直耸人听闻了!
B.有段时间,沪深股市的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又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矮桩水稻的成熟期参差不齐,不适合用机器统一收割。
D.我们全体中国人正合力用自己的血,自己的肉,自己的生命,写作惊心动魄的光芒万丈的伟大诗篇。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      )

A.《孙权劝学》选自由司马迁组织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莫泊桑,英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所作的毛泽东画像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大约760万英镑左右的高价被拍卖。
B.随着地铁的接连开通,武汉的交通水平等到不断的改善。
C.高考是决定人生前途命运的最为重要的考试,素有“中国第一大考试”之称。
D.大家集思广益,画上喜欢的图案,有八角玲珑灯笼、莲花宝座灯笼……真是别有用心,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古诗《木兰诗》(选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A.这一段写木兰经过长期艰苦的战争后,拒封辞赏,回到故乡,愿继续过农耕生活。
B.首句运用重复排比的句式细致刻画了木兰全家闻讯后的喜悦。这里不厌其详地写了爷娘、阿姊和小弟的反常举动,表现出家人因木兰能够归来的毫无准备,显得手足无措。
C.第二句写了木兰到家后的举动,同样也是不厌其详地描写具体的细节,开东阁门、坐西阁床、换装、打扮,充分表现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
D.末句写木兰出门看伙伴,伙伴大吃一惊,用伙伴的吃惊反衬出木兰女扮男装而不被发觉的无比自豪与得意,充满喜剧色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伤仲永》,完成后面各题。(共4小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下列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未(曾经)识书具收族(团结族人)为意
B.并(自己)为其名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就
C.稍稍(悄悄地)宾客其父不能(相称)前时之闻
D.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本来)众人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用现代汉语表示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C.又七年,还自扬州——又过了七年,我回到扬州。
D.泯然众人矣——(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本文暗藏对比,如仲永前后变化对比、仲永的天资与同龄人对比、父亲贪利与乡人对比等,这些对比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C.本文先叙后议,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
D.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文默写填空: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弹琴复长啸。
⑶夜发清溪向三峡,                      
⑷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学了《黄河颂》,你一定对黄河有了更多的了解,请默写古人有关黄河的诗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⑺“                              。”从侧面表现出木兰战功显赫。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为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发动全社会共同关注交通安全,大力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2011年,公安部决定,将每年12月2日定为“交通安全日”。为此你们学校开展了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调查问题:                             
根据下面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现阶段我国酒驾事故的主要特点。
[材料一]从查处方式看,在执勤中查获醉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占整个交通事故的63.29%,在事故中查获占36.71%。
[材料二]从查处时间看,醉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12时至13时,19时至21时,22时至2时,分别占查处总量的15.33%、57.20%、20.95%。
[材料三]从车辆类型看,查处醉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涉及的车辆类型以小型汽车、摩托车为主。
现阶段我国酒驾事故的主要特点是:                    
周末,你爸爸驾车带上你回乡下老家,下午返回武汉。中午吃饭的时候,有朋友给你爸爸敬酒,你爸爸很高兴,准备喝酒,你就对爸爸说:“                          。”说完后,你爸爸就用茶代酒表示答谢。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__  __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______”为由加以推辞。(用原文词句回答)
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分别是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的麦子熟了
①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他和城市的一个叫魏程的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了议题: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②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他害羞地靠在真皮座椅上面,不说话,认真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忽然,他泪水盈眶
③这个以前在山沟里疯跑,活泼开朗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嚣的马路上。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起伏,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④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筷子。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的零花钱。从前,他一个月只有1元的零花钱。
⑤在气派的理发店里,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一次泪水盈眶
⑥不久,他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⑦白天,他靠在松软宽大的沙发上,茶几上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尺寸巨大的液晶电视。他自在地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褪不去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⑧此时,观众们忧心忡忡——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⑨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田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地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人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记者问,那你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靠自己。
⑩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⑾当晚短信预测,大多数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然而,谜底提前揭晓——当占喜得知父亲不慎扭伤脚的消息时,他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⑿“为什么急着要走?父亲的脚伤不是大事,难得来一次城里。”记者问。
⒀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⒁父亲很早双眼失明,哥哥在外打工,弟弟还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恋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⒂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牵肠挂肚的现实世界。
⒃回到农村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餐,学习之余割麦挑水,补丁长裤配布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⒄占喜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繁华都市,享用过从未经历的物质生活,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个印着高原红的孩子,未曾忘记担当家的责任——“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通读全文,说说占喜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子。
文中两次描写占喜流泪,请你揣摩他当时的心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详写占喜卖报的情形有什么用意?
文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短信预测——占喜一定不会回家,有什么作用?
请你谈谈对本文题目“我的麦子熟了”的理解。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这时,我想起了      ”为题作文。(提示: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老师”“妈妈”“家乡”等,再作文。)
要求:1、叙事清晰,情感真挚;
2、要有适当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不得少于600字。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北五校七年级下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