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政治 / 试卷选题

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2014江苏)下列关于我国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我国的分配制度相适应的
②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只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
③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和合法的劳动收入一样都受法律的保护
④要构建中等收入者比例较高、高收入与低收入者比例都较低的收入分配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四川)近年来,巴中市平昌县大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传统景区提档升级,精品景区华丽转身;旅游市场异常火爆,拓宽了农民的致富渠道,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休闲示范县”的荣誉称号。老百姓从中悟出了获得财富就必须(  )
①靠勤奋劳动    ②有发现财富的慧眼
③等待机遇到来  ④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辽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

A.同步富裕 B.同时富裕 C.共同富裕 D.一个中国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湖北)2014年年初,财政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下拨2014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193亿元,用于支持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建设贫困人口廉租房和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这说明(  )
①贫困和温饱问题仍是我国的主要问题
②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共享国家发展成果
④我国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礼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湖北)2013年“双十一”期间,仅一天时间淘宝网店交易额突破350亿元。2013年我国网购人数达到3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某校一学生也热衷网购,只要是“名牌”,便信手“点”来,在“双十一”当天一日狂购万余元。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非公有制经济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消费不再需要节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广东)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全国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率稳定在4.4%,私营企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5.5%,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已超过了60%。这表明个体、私营经济(  )
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比重越来越大
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重要基础
④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广东) 据广东省社科院分析报告,目前粤东西北12个地市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12.4%,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9%,全国平均水平的56.4%。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通过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力促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突破发展瓶颈。这说明(  )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②政府扶持是缩小地区差距的根本途径
③先富帮后富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④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广东)到2013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全国财政收入12.9万亿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9%和49.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跨越了三个台阶。这三个台阶指的是(  )

A.解决贫困——实现温饱——达到总体小康
B.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建设全面小康
C.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东部——开发西部——推进城镇化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四川)收人是民生之源。为了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民.我们必须(  )
①实现财富均等分配
②鼓励人们通过合法渠道增加收人
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山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两个同步”(  )
①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③能彻底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④是经济发展更多惠及城乡居民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江苏)2013年,扬州市政府正在实施的130项重点“民心工程”将使住房保障更优,乡村环境更美,社会低保更广。 “民心工程”实施有利于(  )
①维护社会稳定        ②实现共同富裕        ③消除贫富差距        ④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山东)图中左侧显示的是“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这种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结构比右侧所显示的“倒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以下可以选择的对策有(  )

①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同步富裕
②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一起保持着GD.P年均约10%的高速增长。2012年GD.P增速突然破八,引发了国内外大量争论。在新一轮“唱衰中国”的论调中,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 克鲁格为首的专家“毫不含糊”地保证,中国模式碰壁的“这一天”终于到了。事实已经证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不仅没有“按时衰退”,反而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向前。
结合材料,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回答为何“中国经济唱不衰”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浙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财富的公平分配是人类社会至高无上之美德。”古往今来,人类对于公平分配的追求从未停歇。分好“蛋糕”促和谐是现阶段我国党和政府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材料一:2009年——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及增速比较

(1)阅读材料一,说说其中包含的“喜”与“忧”。
材料二:有人认为,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怎样的分配制度?
(3)运用“党的基本路线”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理由。
材料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具体措施。
(4)判断下表中的各项具体措施是否符合材料三的要求?请用“是”或“否”把判断结果填入答卷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序号
具体措施
判断结果

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如实报告收入、房产、投资等
 

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
 

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
 

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注改善民生 建设全面小康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为深刻理解“两会”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这两句话,小明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2009—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注: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3%。
材料二:为“编实、筑牢民生底线”,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潍坊市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2013年民生支出达287.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58.2%。例如,完成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328所;投放公共自行车2.5万辆;开工建设保障房20820套,改造农村危房7500套;农村普惠式养老金增加到每月65元……这一系列举措大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请你帮助小明揭示材料一所蕴含的信息。
(2)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市“编实,筑牢民生底线”的现实意义。

来源:专题10 我国的经济制度(压轴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