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来。
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它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的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于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 本文作者认为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本文作者认为“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贾宝玉的爷爷即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
D.《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曹雪芹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本文作者认为大荒山应当是长白山。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满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B.曹雪芹说“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在本文作者看来,这是他们躲避文字狱的无奈之举。
C.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D.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曹雪芹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村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的慨叹。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所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也应该是有其尘根俗缘的。
B.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C.本文作者认为《山海经》中的不咸山即长白山,说明《山海经》中的地名有的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D.作者在《画中诗》中,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山巅,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有内在的联系。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进士。选庶吉士,授礼科给事中。弘治九年,京师民讹言寇近边,兵部请榜谕。伸言:“若榜示,人心愈惊。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今当以为法。”事遂寝。寇犯大同,游击王杲匿败绩状。伸率同官发之,并劾罪总兵官王玺等。屡迁兵科都给事中。泰宁卫部长大掠辽阳,部①议令守臣遗书,称朝廷宽大不究已往,若还所掠,则予重赏。伸等言:“在我示怯弱之形,在彼无创艾之意,非王者威攘②之道。前日犯边不以为罪,今日归俘反以为功,以为盗之利,启无赖心,又非王者怀柔之道。”帝悟,书不果遣。已,劾镇守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偾事③罪,帝不问。广宁复失事,瑶等以捷闻。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捣巢获三级,及寇大入固原,不敢救,既而斩获十二级。先后以捷闻。伸等数劾之。及班师,又极论曰:“晖等西讨无功,班师命下,将士已入国门,不知奉何诏书。且此一役京帑及边储共一百六十余万两,而首功止三级。是以五十万金易一无名之首也,乃所上有功将士至万余人。假使斩级至千百,将竭天下财不足供费,而报功者不知几万万也。晖、逵及都御史史琳、监军御史王用宜悉置重典。”帝不听。云南有镇守中官,复遣监丞孙叙镇金腾,伸极言不可。锦衣指挥孙銮坐罪闲住,中旨复之,令掌南镇抚事。伸等力争,乃命止带俸。中旨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伸力争,不听。镇守河南中官刘瑯乞皂隶④,帝命予五十人。故事,尚书仅十二人,伸等力争,诏止减二十人。自后中官咸援例陈乞,祖制遂坏。伸居谏垣久,持议侃侃不挠,未及迁而卒。(节选自《明史·屈伸传》)
【注】①部:兵部。②威攘:以威力攘除。③偾事:败事,把事情搞坏。④皂隶:衙门里的差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为盗之利诲:教唆
B.班师命下甫:刚刚
C.且此一役京帑及边储共一百六十余万两糜:耗费
D.故事,尚书仅十二人故事:一种文学体裁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B.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C.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D.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年中进士。弘治九年,京师百姓谣传敌寇接近边境,兵部请求张榜通告,被屈伸劝止。
B.泰宁卫部长大肆劫掠辽阳,兵部决议让守官寄信给他,如果归还劫掠的东西,就给重赏。屈伸等人认为这不是帝王安抚的道理。
C.屈伸等人多次弹劾太监苗奎、成国公朱晖等人,认为朱晖等人西去讨伐无功劳,而斩首计功只三个人头,应该全都处重刑。
D.皇帝命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屈伸竭力反对,皇帝不听。屈伸任谏官很久,坚持正义畅所欲言刚直不阿,升官之后不久就死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犯大同,游击王杲匿败绩状。伸率同官发之,并劾罪总兵官王玺等。
(2)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本词写于作者闲居带湖时期。
这首词的上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手法?试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可贵精神。试结合下阕加以分析。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任重而道远。                     (《论语》)
(2)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                       (《劝学》)
(3)大弦嘈嘈如急雨,                  。              (白居易《琵琶行》)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          。(贾谊《过秦论》)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寡人之于国也》)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阿庆基“造反”
[芬兰]本蒂·韩佩
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放在这里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
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
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性格懦弱胆小,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
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了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是工运首脑,这表明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
D.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阿庆基被刻画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作者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这一人物的。

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了主题。
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作简要分析概括。
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义?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约翰与清华体育
①从1914年到文革前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凡在清华读过书的学生都会在操场上看到一个惹人注意的身影,他金发黄眼、高鼻梁、深眼窝,脖子上扎着领结,下身无论冬夏都穿着一条短裤,他总是不停地奔跑并大声喊着:“干!干!干!”他就是体育教授马约翰。
②马约翰在清华服务长达52年之久,一生从事他所热爱的体育事业。他培养和造就了清华师生热爱体育锻炼的风气,树立了良好的体育传统,使清华体育长足发展。许多老师称他是学生健康的原动力,是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③他是清华体育的倡导者。过去,各大学都不设体育课,至今西方许多名牌大学亦没有体育课程。而清华却从建校初始就把体育课摆在重要位置。那时,清华全校的中国教师、外国教师和校长都因为学生不肯出来运动,而主张采用强迫锻炼的方式: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钟,学校就将图书馆、教室、宿舍都锁起来,让学生出来活动,出来玩。但有一些学生仍躲在树底下看书,马约翰就东跑西跑去说服他们,他要学生们主动、活泼、自由地玩儿,自己去活动。不会活动不会玩儿的,他就耐心教,渐渐地学生们习惯于体育活动,对他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清华体育的普及,都是由他倡导起来的,学生们深受其益。
④马约翰认为体育能增进国人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有一次,他跟校长周诒春谈到“清华每年要送出一百学生到美国去,送出的学生,总要像样一点,不能送去‘东亚病夫’”。若干年后陈省身曾回忆到学生中有一个说法:“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
⑤马约翰一向不把获得健康的肌体看作体育教育的主要的、唯一的目的,他认为“体育的功效,最重要在培养人格,补充教育的不足”。在训练学校的体育代表时,他特别强调运动员的体育道德。他说:“球可输;运动道德可不能输。运动员不能说假话,不许欺骗,不许踢人、压人、打人。”当时华北各校,都愿意同清华比赛,通过这种具有良好体育风尚、秩序井然的比赛,各校成绩都提高了。
⑥马约翰不但是体育的实践者,而且有一整套的体育理论。早在1928年暑期,他就与学校其他体育教师举办过“清华暑假体育学校",结合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体育理论的研究。在从50年代到60年代这段时间里,他在多年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写出了多篇关于体育理论研究的文章,发表在《新体育》和《新清华》等报刊上。他还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体育教育工作的论述,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至理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例如“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体育是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身心健康;因而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体育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美术、音乐等均有广泛的和内在的科学联系”等,这些名言无一不闪烁着智慧与真理的光芒。
⑦马约翰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只为了自己的信念,从不计较名誉、地位与得失。罗家伦来做校长以后,他瞧不上体育,认为体育部还有教授,不成体统。于是他将马约翰降职降薪,改为教员。马约翰没有理睬他。对于罗家伦的这种做法,教授们都看不过去,劝马约翰辞职。马约翰婉谢了他们的好意。不久,他带了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去参加华北足球赛,赢得了华北冠军。回校时,学生燃放爆竹,热烈地欢迎马约翰,把他从西校门抬了进来。罗家伦一看体育也能为学校争光,马上就升他做了教授,恢复原职原薪,而且还送他一个银杯。马约翰对此却认为:“他们其实是完全不重视体育的。他们把体育只是当作一个沽名钓誉的工具,当做一块招牌。”
⑧马约翰经历了清华几个不同的时代,历尽艰难曲折,但始终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地工作在清华的岗位上,成为一名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同时,他还担任过国家运动队总教练、全国运动会总裁判等,他不仅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今日,马约翰先生的塑像耸立在西区体育馆南侧,只见他眼睛注视着前方的西大操场,露出慈祥的笑容,像是仍在关注着操场上正在锻炼的学子们。
(选自齐家莹《清华人物》,文章有删改)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马约翰为清华体育事业奋斗52年,因为他的倡导,而有了清华体育运动的普及,他曾被称为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B.对不爱运动的学生,学校采用强迫的简单办法,马约翰则与此不同,他对体育样样精通,能够积极劝导,耐心教授。
C.学生把清华的体育馆与北大的胡适之相提并论,说明清华学生高度认同马约翰,认为马约翰的魅力与胡适之的魅力不相上下。
D.由于马约翰强调体育道德,华北各校都愿同清华竞技,成绩普遍提升,说明优秀的体育成绩要源于良好的体育道德。

E.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卓越的体育教育家的风采,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意。
马约翰“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文章第⑦段记述马约翰与罗家伦之间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马约翰在体育教育中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热爱体育事业,重视体育道德,致力于体育普及。请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B.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C.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D.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在无照驾驶、肇事打人之后,又因为轮奸罪身陷囹圄,其“坑爹”行为引起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6月美国加州“阳光之乡”的庄园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就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为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基调。
B.通过人民网9月19日刊发的消息,使我们了解到在节日禁令颁布后的首个中秋仍然存在着顶风送礼的现象。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安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                      
①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②禁不住有感而发,不平则鸣,结果总是得罪人
③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④但他的五尺之躯却难以见容当权派
⑤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
⑥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A.②①⑤③⑥④ B.③⑤②⑥④① C.③①④②⑥⑤ D.④①③⑤②⑥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面的3个短句整合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
⑴蒸发盐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发现。
⑵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发现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⑶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滩。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欣赏下面的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请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不超过55字)
②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顶多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值多少钱?”“正好10元呀。”“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黄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
商人告诉儿子,生活给你一斤芝麻,不只是一斤芝麻,生活给你一斤黄糖,也不只是一斤黄糖,它们的延伸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了。
用好人生的加法,对于人生的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请以“用好人生的加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来源:2015年期中备考高一语文模拟测试卷基础版【人教版】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