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
B.换高倍镜后先用显微镜上的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
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 |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换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
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正确的是( )
A.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面积 |
B.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细胞2个。 |
C.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
D.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时,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①③④⑤ | B.⑥④③⑤ | C.⑤④③② | D.⑥④⑤③ |
以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镜的放大倍数愈高,则镜管愈长 |
B.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6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仍维持0.5cm |
C.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
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加以追踪 |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换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一调节光圈一移动标本一转动细准焦螺旋 |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
下列是有关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作用,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
B.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
C.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
D.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 B.4个 | C.8个 | D.16个 |
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
B.换高倍镜后先用显微镜上的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
C.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 |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换用大一些的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一些 |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
A.物镜上 | B.目镜上 | C.实验材料中 | D.反光镜上 |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х,物镜为10х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被相连的32个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х,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群细胞中的( )
A.2个 | B.4个 | C.8个 | D.16个 |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与此相对应的( )
①目镜越短 ②物镜越短 ③目镜越长 ④物镜越长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茎表皮装片的某一部位,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在一个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10× 物镜10× | B.目镜10× 物镜20× |
C.目镜10× 物镜4× | D.目镜10× 物镜40× |
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 |
C.⑤④③② | D.④⑤①② |
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⑴转为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A.①→②→③→④ | B.④→⑤→③→② |
C.②→①→⑤→④ | D.⑤→④→②→③ |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
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的长度为6.71微米,换成高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 )
A.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不变 |
B.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 |
C.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6.71微米 |
D.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 |
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异物可能在( )
A.物镜上 | B.目镜上 | C.镜筒中 | D.材料中 |
在10倍目镜、10倍物镜下测量钟形虫,测得虫长24格,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是0.8微米。若换40倍物镜观察,所测得钟虫长度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依次为( )
A.960格、0.8微米 | B.96格、0.2微米 |
C.6格、3.2微米 | D.240格、0.2微米 |
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 |
D.若在甲看到的影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
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
(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③④对应的选项是:③________;④________。
A.目镜10×物镜10× | B.目镜10×物镜20× |
C.目镜10×物镜4× | D.目镜10×物镜40× |
(2)视野最暗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
(3)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体积”);若A组合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D组合,视野中细胞为______个。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 B.表面积 | C.物像的面积 | D.长度或宽度 |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 ,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大 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 。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 ,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至物像清晰。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__个。
(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改用平面反光镜,________光圈。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5)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 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 cm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0.5~1 c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