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省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图2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图2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自: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某研究者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院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在德意志帝国资本主义制度出现倒退
B.德意志帝国开始实行全面垄断
C.属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局部调整
D.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开幕前夕,西班牙邮政部门发行了四枚纪念邮票(见下图),画面分别为曾经举办过世界博览会的城市。能够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邮票是
               
A.               B.                 C.              D.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0年由法国人主动发起的在历史上被称为“最愚蠢的一场战争”的是

A.七年战争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源互补 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试归纳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图1和图3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两次重大运动?材料二、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概括材料四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当时的主要影响。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人物对民主存在不同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材料三  在获得政权以后,有人曾希望我能成为华盛顿。话是不难说的,而且显然,那样轻易说这种话的人是由于不了解时、地、人和事。如果我在美国,我也会愿意做一个华盛顿,可是不会有多大成就;因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那样做。不过,如果他是在法国,处于内部分裂和敌人入侵的情况下,我不相信他会成为他在美国那样的人,他要是那样,那么他不过是一个蠢人,并且只会使巨大的灾难继续下去而已。就我而言,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1815年11月29-30日拿破仑与拉斯卡斯的谈话,《拿破仑书信集》
材料四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中伯里克利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4分)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与哪一政治制度有关?造成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5分)
(3)概括指出拿破仑是如何“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加冕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可以获得关于民主的哪些认识?

来源: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