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 史 试 题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

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男女找对象时奉行“门当户对,资财相当”,否则即使感情深厚也会活活地被父辈拆散,这种“门当户对,资财相当”的观念与下列哪一制度体现的观念基本相似                            (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时,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身,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宋朝就必须站着,到明朝时则须“众官皆跪”,对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皇权不断加强 B.相权不断削弱
C.官僚地位不断下降 D.臣下更加重视礼仪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   )

A.经济繁荣 B.疆域最辽阔
C.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D.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英国 D.美国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古代中国和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与中国相比,罗马帝国的特色在于                                                                   (   )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B.不断强化皇权
C.重视思想控制 D.重视法律制度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表现,公民大会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

A.雅典国家发放的参政补贴 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
C.雅典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D.雅典城邦的法律强制参政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伯利克里时代,下列从职人员不是公民通过抽签方式产生的是                                                  (   )

A.公民大会轮值主席  B.十将军 
C.五百人会议成员  D.陪审法庭陪审员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伯里克利在著名《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   )

A.人民主权 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利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服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为改变这一局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A.希特勒 B.威廉二世
C.俾斯麦 D.罗伯特·沃波尔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他的意图是                   (   )

A.美国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利不受任何力量控制
C.美国应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D.采取措施防止独裁政权出现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某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   )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法院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三十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是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此后无论谁想建立专制独裁统治都会为人民所讨伐,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使复辟力量日益强大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年份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42
87,719
注: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中学生历史兴趣小组想要全面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应该阅读下列哪本经典著作                                                   (   )

A.《国富论》 B.恩格斯《反杜林论》
C.《资本论》 D.《共产党宣言》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巴黎公社的成立                                     (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在历史条件成熟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从中可以看出村官          (   )

A.由基层民主选举 B.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C.由上级政府任命 D.是政治协的结果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   )

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B.中国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D.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哪一事件作为“别了”的标志    (   )

A.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B.第三世界崛起
C.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来自世界115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15个观察员国、31个特约国和23个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不结盟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强团结,维护国家发展的权利。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   )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的分歧逐渐减少或消失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说明世界格局呈现(   )

A.美俄主宰世界的局面 B.“一超多强”的局面
C.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局面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28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多边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从50年代出席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初步亮相国际舞台,艰难打开局面;到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实现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朝核、伊朗核、缅甸、伊拉克、阿富汗、苏丹达尔富尔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各种多边平台坚持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努力维护中国在政治、安全、经贸、人权、卫生、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切身利益。……我们积极推动东亚系列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务实合作                               
—— 张业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某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什么原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结合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的成就。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摘编)
材料四 第5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12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16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7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63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标志着该国确立了什么政体?
(2)材料二所示的政体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原则?分析美国这一政体与材料一所述政体的主要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三、四比较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两国议会和国家元首权力的异同。
(4)材料四中宪法规定的国家政体与材料一规定的政体有何区别?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论指导、研习史料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2)研习史料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实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 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问题讨论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你认为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

来源:2010年河南省许昌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