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拓展七练习卷
选择正确的读音。
烙印(luò lào ) 假日(jiǎ jià)
揣摩(chuǎi chuāi) 暴雨 (pù bào)
咖啡(ɡā kā) 单调(diào tiáo)
将词语补充完整
( )( )不倦 直( )了当
富丽( )( ) ( )( )不绝
万般( )( ) 一无( )( )
(1) 他常常( )学习到深夜。
(2) 请你( )地回答我的问题。
(3) 他感到( ),真希望那是一场噩梦。
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天天刮大风,冻得人出不去屋……”。( )
A.引逗 | B.招引 |
C.停留 | D.逗笑 |
请你为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A.引文的省略。 | B.列举的省略。 |
C.说话断断续续。 | D.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
①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 )
②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 “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你,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
既能理解又能活用的语言才是积极的语言,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成语。
漫步在熟悉的校园,回想着六年的学习生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六年,一晃而过,时光易逝啊,真是__________________。六年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结下了深厚情谊,我们________________。如今,当年的雏鹰已成长为展翅欲飞的小鸟,个个初步崭露头角,有的能说会道,说起话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练得一手好字,可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擅长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练习。
(1)在句子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凝聚”和“倾注”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①十五的夜晚,月光皎洁,繁星闪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雷锋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课文回眸
(1)法国作家________ 被誉为“_____________ ”,它的_______ _____ 、 _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都是孔子说过的话,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请列举他的两位弟子:_________和__________ 。
课外阅读
贝多芬练琴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在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一滴水滴在了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睛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哪!来人哪!”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院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看漏下的水 答道 上面住的是德国当代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透过门缝,只见贝多芬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旅客正在纳闷儿,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水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水冷却一下。因为过于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楼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给第3、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描写琴声的句子。
(3)用“ ”画出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4)文章的第一句话“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为什么强调旅店是“简陋”的?联系短文内容,你认为下面的哪种理解是合适的? 你认为下面的哪种理解是合适的?在括号里画“√”。
①因为是乡下的旅店,所以必然非常简陋。( )
②因为旅店简陋,条件差,地板漏水,才能引起后面故事的发生。( )
(5)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