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果、蔬菜多属于酸性食物 |
B.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 |
C.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具有消炎的作用 |
D.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可通过喝大量牛奶缓解毒性 |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比例模型: |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7853I |
D.Na2O2的电子式: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 > Mg > O | B.还原性:F-> Cl-> S2- |
C.酸性:H3PO4 > H2SO4 > HClO4 | D.稳定性:H2O> H F > H2S |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 B.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
C.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 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
某有机物关于该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取代、加聚反应 |
B.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 |
C.既可以使溴水褪色,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D.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紫色褪去 |
证明有乙炔生成 |
B |
将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加热 |
红色变深 |
水解过程是吸热的 |
C |
把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紫色褪去 |
Cl2具有漂白性 |
D |
向碳酸钙粉末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非金属性氯强于碳 |
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HCO3-+H2O CO32-+H3O+ |
B.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2Cl-+2H2O2OH-+H2↑+Cl2↑ |
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 K+、Ba2+、AlO2-、Cl- |
D.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 4I-+O2+4H+= 2H2O+2I2 |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NH3与1 mol OH-所含的质子数均为10NA |
B.标准状况下,22.4L CHCl3中含C—H键数目为NA |
C.1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时,转移3NA个电子 |
D.常温下,pH=13的NaOH溶液中含OH-数目为0.1NA |
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B.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
C.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 |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 |
某含Na+的溶液中还可能含有NH4+、Fe3+、Br-、CO32-、I-、SO32-。取样,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色;向橙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或淀粉溶液均无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A.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
B.取样,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
C.取样,加足量盐酸加热,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 |
D.取样,加足量的NaOH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 |
a极附近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粗铜的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 |
正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 |
常温下,0.2 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为强酸 |
B.该混合液pH=7 |
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
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
2N2O5(g) 4NO2(g)+O2(g)ΔH > 0
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
0 |
500 |
1000 |
1500 |
c(N2O5)/mol·L-1 |
5.00 |
3.52 |
2.50 |
2.50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50%
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
D.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再平衡时c(N2O5)>5.00 mol·L-1
(12分)下列有机化合物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1)
其中化合物A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
(2)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 。
(3)①的反应类型为 ;化合物F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 个峰。
(4)写出C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已知两分子H能形成六元环酯,写出反应②的条件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6)化合物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②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③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表中字母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
(2)写出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含化学键类型 。
(3)表内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W、X、Y、Z,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其中X为表中字母c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浓溶液;Y能使品红溶液褪色;W为表中字母a元素形成的常见气体。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I的溶液中有一种白色固体析出,为了证明该物质常采用的实验方法为 。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种提高Y转化率的方法 。
③常温下d遇浓硫酸形成致密氧化物薄膜,若薄膜为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某课外小组探究钠、铝、铁、铜单质还原性强弱及其相关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 |
常温时取四种金属少量分别放入装有蒸馏水的试管中 |
实验2 |
再取少量铝、铁、铜分别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
(1)实验1中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2中能够判断出铝、铁、铜还原性强弱的现象是 。
结论:由实验1、2得出四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钠的还原性强于铝 。
(3)为确认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再进行实验:
①取Al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一段时间后,取Fe反应后的溶液,检验Fe2+方法正确的是 。
a.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氯水,溶液变红
b.滴加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c.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在实验2中,铝、铁反应现象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有同学建议再设计一种实验来证明这两种金属的还原性关系,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
(5)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同学为了验证铁与铜的还原性,用铁、铜、导线、烧杯、氯化铁溶液设计了原电池装置。
①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 。
②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
工业制硝酸经以下一系列反应:
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是 。
(2)对于氮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
a.氨可用作制冷剂
b.铵态氮肥一般不能与碱性化肥共同使用
c.硝酸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
d.某浓硝酸中含有溶质2mol,标准状况下,该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完全反应能生成1mol NO2
(3)已知:H2(g)+1/2 O2(g)=H2O(g) △H1=-241.8kJ/mol
N2(g)+ 3H2(g)=2NH3(g) △H2=-92.0kJ/mol
则34g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2(g)与H2O(g)时,△H= kJ/mol。
(4)氨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H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氨气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向装有CaSO4悬浊液的沉淀池中先通氨气,再通CO2的原因(请从溶解度和溶解平衡角度分析) 。
H2O2是一种常用绿色氧化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请写出H2O2的电子式 。
(2)H2O2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
试判断该反应为 反应(吸热或放热)。
①已知:Fe3+催化H2O2分解的机理可分两步反应进行,
第一步反应为:2Fe3++H2O2=2Fe2++O2↑+2H+,
完成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 H2O2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②按图(b)装置(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2NO2(g) N2O4(g), ΔH<0)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 (填“深”或“浅”),原因是 。
(3)空气阴极法电解制备H2O2的装置如图(c)所示,主要原理是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利用空气中O2在阴极反应得到H2O2和稀碱的混合物。
试回答:
①电源a极的名称是 。
②写出阴极电极反应式 。
(4)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解印刷电路板中的金属铜,请写出铜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印刷电路板的金属粉末用10% H2O2和3.0 mol·L-1 H2SO4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见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Cu的平均溶解速率 (×10-3mol·min-1) |
7.34 |
8.01 |
9.25 |
7.98 |
7.24 |
6.73 |
5.76 |
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