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考试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A.使儒家学说引领学术潮流 B.与学术下移同步进行
C.普遍重视礼乐的规范作用 D.导致中国社会的分裂动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瓷器在唐代已经出现的是

A.越窑青瓷 B.青花瓷 C.汝窑白瓷 D.粉彩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的出发点是

A.避免西方经济侵略 B.巩固自然经济基础
C.稳定国内统治秩序 D.缓和中外民族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时期,维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说:“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①洋布成为普通百姓的主要衣料②作者提倡使用国货③知识分子对民生的强烈关注④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实质指五四运动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专政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民而已。……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对该思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有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为辛亥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国民党某大会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D.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支持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中国是大国、强国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村民选举是体现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是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开端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说明我国国家领导人是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
D.直接民主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材料表明康德

A.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妨碍别人的自由 B.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
C.主张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 D.对理性主义做了经典总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公民法演进为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C.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D.法律体系的完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面这幅图反映出的信息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B.美洲进入世界大家庭
C.环球航行已经成为现实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A.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B.帝国议会通过后由联邦议会批准生效
C.经宰相批准后立即生效 D.联邦议会和皇帝根本不会批准,该法案无法获得通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已被禁止 B.英美苏中等大国的合作仍在维持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阻碍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的社会问题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为此他们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发展第三产业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阻碍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民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D.“科学主导的文明与人道主义”: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平环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法国文学成就硕果累累,雨果和巴尔扎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

A.对社会现实深感失望 B.善于刻画离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C.只注意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不再进行理性思考 D.真实再现了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到一则史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材料一(甲)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乙) 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得的材料,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3)你认为在运用史实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四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3)如何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没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并据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
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索历史的奥秘】
国庆节期间,李凯同学与父母一起从南通去四川旅游,旅行社安排的景点有九寨沟、黄龙和都江堰。李凯还想去三星堆。请你帮助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让父母知道什么是三星堆,用最简洁的语言作一个全面的介绍。
(2)从史料相互印证的角度看,在去三星堆之前,他应当做什么准备?为什么?
(3)历史老师知道后,希望他返回后能提供反映三星堆所处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三张照片,为此,他在三星堆遗址考察时,应当特别关注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第17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应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前言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2)《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宗旨是什么?它是如何划分世界文化遗产的?请各举1例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凡厥衣冠(冠族华胄),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序》)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A.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退休军官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了

A.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下降 B.发展信息技术比发展核武器更重要
C.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D.硅片是一种比铀更重要的战略物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映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作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中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