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开发于秦代时期的清源山坐落在市区的北郊,是一座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这里有流泉飞瀑,奇岩异洞,风景秀丽,峰峦叠翠,万木竞秀。更值得一提的是山上的老君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_____历经千年风雨沧桑,_____它依然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莫不是看中泉南佛国这一风水宝地
(1)给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叠翠(    )             艺术宝(     )
xǔ  xǔ(     )如生            神采 yìyì(     )
(2)横线处应填填写的关联词是(   )。
A.即使……也……          B.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D.不但……而且……

来源: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上下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抗着西北风。

来源: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实践探究。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
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二】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摘自2013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
【资料三】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信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摘自海口市琼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1)阅读上述三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
(2)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近名著。
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的《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今天,我校组织的“走进名著世界大闯关”活动就从这里开始!
第一关:寓言故事我来连。请你将《寓言故事》中的故事与所给寓意对号入座。(只添代号,备选项有多余)
备选项: A 《两只口袋》  B 《农夫和蛇》 C 《蚯蚓和狐狸》
D 《狐狸和葡萄》E 《蚂蚁和蝉》 F 《狼和小羊》
寓意:讽刺好逸恶劳的,如(     );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如(    )
讽刺只说别人的坏话而看不见自己缺点的,如(    )
第二关:寓言故事我来讲。请讲述《寓言故事》中有关贪得无厌的一个故事。(只写故事概要)
第三关:阅读体会我来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读《伊索寓言》这部名著的?读了这部名著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来源: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君将哀而之乎(    )②其地之出(    )
寒暑(    )        ④又安敢耶(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原句:蒋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邻:                                                       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述,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

来源: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议种瘪种                       给儿新生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②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12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也许在你的身边,也存在着这样的“瘪种子”,你是如何看待的?

来源: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_____
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答:                                                               
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                                                               
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                                                               

来源: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种下玫瑰的种子,你将收获满园芬芳;种下瓜果的种子,你将收获四季甘甜;种下好奇的种子,你将拥有启智的钥匙;种下责任的种子,你将拥有担当责任的肩膀。。。。。。也许在你十六岁的花季里,乐观、勇敢、质疑、坚毅、诚实、文明、智慧等种子,已经在你心中悄然种下。。。。。。
请以“         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700字。(3)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来源:2015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