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这就决定了辨别史料的价值与真伪是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如: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在全面评价分析李鸿章时,以下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

A.长篇历史小说、电视连续剧中的相关内容
B.李鸿章后人编的家谱
C.专家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一张残缺的中国古代某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表,对这张体系表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和分权制衡
B.相权被分化,君主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C.符合近代的“分权制衡”理论
D.门下省官员和御史都有一定的监督权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大清律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                                            (   )
A .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840—1949年中国的复兴之路中,“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遵义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曾两度合作。这两次合作的目的分别是为了   (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C.反帝反封建抗击日本侵略
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一直到“和平使命—2009”,和平使命系列军演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恐军演品牌,这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姿态。以下对上海合作组织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②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③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是该组织重要的目标之一 
④该组织各国合作目前仅限于军事、政治领域,尚未涉及经济等其它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发展的起点
B.《十二铜表法》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经济的发展推动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
D.随着自然法的形成,罗马法学走向高度成熟,所以自然法也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杭州八卦田遗址,在其南入口处今设一景墙浮雕,上刻南宋皇帝举行亲耕仪式、行籍田之礼的整个场景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皇帝行籍田典礼的规模浩大隆重且气氛庄严肃穆。(注:八卦来源于《易经》后也成为道家(教)的象征)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  )
①思想上提倡心学以“正君心”
②政治上带有儒家与道家思想兼杂的特色  
③经济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最能体现明清时期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趋向的经济现象是(   )

A.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B.商业继续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D.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五幅图片(下图)比喻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
夏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秋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冬天: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新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获得新生。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前提是当时的政府政策要大力扶植
B.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关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见下表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分析出现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旧式婚礼情况
新式婚礼情况
1.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A.受西方近代文明和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B.开明知识分子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并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主流
C.中国青年敢于身体力行,闯破旧传统牢笼
D.政府政策的规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 000件展出品中包括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这些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像力。在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英国举办的政治前提是                                         (   )

A.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统治
B.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
C.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D.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18世纪时期,当欧洲的封建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的时候,一些启蒙思想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                                     (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自由平等 D.社会契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据此判断,启蒙运动在科学思想方面最重要的先驱者是       (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法拉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出版社若要为卓别林主演的电影剧本《摩登时代》(反映机器时代工人生活生产情况的影片)设计插图封面,插图的风格要与剧本的风格一致。以下最能让出版社心仪的画家是                         (   )

A.毕加索 B.莫奈 C.塞尚 D.凡·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潜伏》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反映了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信仰之争。据此回答16—17题
《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是:我实现了理想;二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不是哪位政治领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对这几句台词评价符合历史史实的有                  (   )
①近代以来要实现伟大的政治理想必须要通过政党和党员们的艰苦奋斗
②中国的国情尤其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
③革命的胜利是用坚定的信仰和热血赢得的,现建设时期仍需要坚定的信仰
④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完全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据此回答18—19题
从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现象的反映了                                      (   )



“共和”、“民主”在1833—1915年的出现频度统计

 

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给予我们的机遇实际上是平等的,因此只有创新才能握住机遇,据此回答20—22题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英国曾是世界性的大帝国,不少史学家认为,英国在走向大国的过程中,制度的创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英国创立的制度       (   )

A.创立君主立宪政体 B.开创自由贸易制度
C.建立现代工厂制度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国家了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近一段时间内,许多大国领导人经常在谈论中国,据此回答23—25题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

世界大国的领袖重视中国,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和世界高度肯定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一事实,这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

A.中国终于获得了世界领导权 B.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极化格局的特征
C.美国全球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调整 D.大国的协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关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60年就是一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请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和人民政府为完成“更伟大”“更艰苦”的任务, 1952年前在经济、对外政策两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对策 ?(2分 要求:经济、对外政策方面各答出一项即可)
1953年以后,中共和人民政府充分地展示了执政能力了。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1954、1955年这两年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制度和外交两方面探索上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
请指出中国共产党在60年的执政实践中最严重的失误是什么?
自1978年以来中共和人民政府全面实行的改革开放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也改变了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请结合中共和人民政府在国家统一和经济体制两方面的革命性设想来评价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中共和人民政府的执政实践得失中分析这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1分 要求:答出一项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明清故宫和皇帝的宝座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 “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 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古希腊时期的剧院遗址                  英国下议院开会照片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两大特点?
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 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鉴戒的教训?
根据材料三所透露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请综合评价这些政治制度的相同点。(要求:不要分别叙述,要综合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市场经济和世界性货币体系最终将推动全球化成为形式,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由欧洲主导的全球化开始动摇了。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依据材料二指出克莱德论述的两次全球化的各自特点。并分析导致全球化出现阶段性变化的因素。
材料二 货币无可置疑是人类社会经济机体的血液。能够执掌和供应血液者,自然占据了先机和强势。什么样的“血源”令众生趋之若骛?它必须产生于健全而完备的肌体——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若是染上循环裂变债务而无可救药的“艾滋”病毒,还强绑上大家“输血”,只会共赴黄泉。同时,该“血源”应该是O型——即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可行的措施使美元成为O型“血源”
面对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和世界性货币体系的冲击,结合史实指出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予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两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这种
修养方法对中华民族性格形成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材料四 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所著《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指出:19世纪是中国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统治的世纪。书中提到:19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殖民战争;20世纪的日本也给世界造成了灾难;现在,美国的一些做法人们也有目共睹。根据这样的逻辑,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把忧患带给世界呢?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对材料四的疑问给出一个文化传统层面的答案。
儒家有一句名言:“父母在,不远游”,这个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但这个观念却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与时代潮流发生冲突,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观念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