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几世几年,               。 (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6)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②。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③以兵解,文少保④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⑤以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八弟⑥已亡,其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烈,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
【注】①江都,指扬州。②白下,指南京。③颜太师,唐德宗时太子太师颜真卿,被叛军所杀。④文少保,南宋宰相文天祥。⑤可程,史可法的二弟史可程变节投敌。⑥史可法的八弟史可刚为国捐躯。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相史忠烈公督相: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身份督师
B.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有旧:有老交情
C.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审知:确实知道
D.出疏 之纠:捉拿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忠义和刚烈”的一组是(  )
①吾誓与城为殉;②城陷,忠烈拔刀自裁;③忠烈大骂而死;④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⑤梅花如雪,芳香不染;⑥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治二年,扬州城被清兵围攻,史可法知道情势不可挽回,为不辱督相之使命,他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
B.史可法殉难后,人们纷纷传说他没有死,抗敌义军都假托忠烈的名义起事,有人甚至以他来讽刺投敌的洪承畴。
C.作者认为忠义是圣贤立身的准则,不必拘泥于出世入世之说,那些神仙怪诞的说法,像画蛇添足一样,是多余的。
D.史可法的家人都表现得守志保节。八弟阵亡,他的夫人为夫守节自杀而死。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2)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蔡夫人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刘琮为继承时,对刘备起了杀心。刘备自知失言,连夜离开荆州回新野。蔡夫人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欲谋陷害。(《三国演义》)
B.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后来见到刘备,二人相见恨晚,赵云便马上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三国演义》)
C.因王善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卧床不起。宝玉前往探望,晴雯惊喜悲痛交杂,强起铰下指甲,并贴身旧绫袄交与宝玉以慰相思之苦,当夜晴雯抱屈而死。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凭吊。(《红楼梦》)
D.初秋季节,探春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以此成立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首次活动便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红楼梦》)

E.薛姨妈提出给王熙凤过生日,办法是凑份子。王夫人带头出二十两,贾母命尤氏全权办理,尤氏体恤平儿、周姨娘、赵姨娘等人,把份子钱偷偷还给她们。而凤姐在贾母面前应承替李纨出份子钱,过后又赖掉。(《红楼梦》)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王何?”(《滕文公下》)
(1)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出一个成语                  ;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共24分)
㈠(论述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执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做报告要说理,写社论要说理,写教科书要说理,发动群众要说理……总之,凡是需要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要说理的。近几年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的论著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文学界对这问题谈的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很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件易事。
写说理文究竟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
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在多数场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片断的想法,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有一个大致不差的粗轮廓,—切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这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
想得明确周全。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有的准备,而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还是片面的。
说理要透,逢在于话说得中肯,轻重层次摆得妥当,并不在话说得多。有时我把千万字的原稿压缩到五六千字,发现文字虽然压缩了,意思反而较醒豁。从此我看出简洁是文章的一个极可珍视的优点。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命意,一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另一个意思了,或是主要的意思已经说出了,被包含的或次要的意思就不必说。文章要有剪裁,剪裁就要割爱,而割爱对—般写作者来说仿佛是—件痛苦的事。
就我从阅读中所体会到的来说,说理文的写作和文艺创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有时我甚至想到理论文也还是可以提高到文艺创作的地位.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如对准确,鲜明和生动的要求也适用于说理文。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
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但是—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又怎能使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
选自《朱光潜全集》,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说理文有说理文的特殊规律,对它谈得少,研究得不够,并不意味着它就容易写。
B.传统的写作观念认为“理在文先、意在笔先”
C.说理文的裁剪主要是裁剪语言,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这样就能使说理透彻
D.关于“零度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的论调,作者

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写作思路。(3分)
关于怎样写好说理文,作者主要阐述了哪些看法?请概述。(3分)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青花远行
江子
①这些光彩照人的家伙,这些花团锦簇的漂亮孩儿们,谁都看得出来,它们从小就有一颗闯荡江湖的不安分的心!当装载着它们的船奋力从拥挤的、船只众多的昌江河面挤出一条路来,它们也许有过些许的对故乡景德镇的不舍,眼前也许飘荡过一两朵故乡窑火的魅影,但更多的是对未来世界的好奇、憧憬。它们当然会有一丝丝的紧张、担心。那画着潮水纹的,拼命地按住自己怦怦跳动的心,以免画面上的潮水因激动会溢出画外。那画着缠枝莲的,恨不得每一朵莲花的卷须都缠在一起。当船开出景德镇很远了,进入了鄱阳湖然后转入了宽阔长江,它们才好歹平静了一些。
②它们抵达上海吴淞口,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海上旅行。那腥味儿浓的海风让来自中国南方的它们多少有些不习惯,海浪的拍打让它们陷入翻江倒海般的眩晕,那画上的花朵会有一些脱水般的憔悴感,不过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舒展了开来。四个月七个月或者更久,它们就会抵达于它们完全陌生的地方,如东南亚,欧洲等世界各地。
③在那些黑皮肤或者黄头发的人群中间,在热切的眼神打量之下,它们怀着古老东方文化惯有的谦逊、含蓄和羞涩。有一朵原本盛开的花,竟然害羞得重新合上了花瓣。另一朵由于紧张,伸出了缠枝紧紧牵住身边伙伴的衣襟。可是在异域的土地上。它们都是漂亮的玩偶,上帝的创意才能造出的圣器,是遥远的、连想象力都难以企及的东方的象征和索引。人们不惜代价把它们请回家中,让它们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④它们被整齐摆放在靠近天花板的架子上,那是他们能想得到的最为崇高的地方,适宜于仰望。它们或端放在铺着雪白桌布的长条饭桌上,窗子里探进的阳光搂着它们的肩膀。它们被摆放在壁炉上,整个原本黑色的壁炉一下子就亮堂了。它们也有可能被精心摆放在能照得着人影的钢琴的旁边,每当钢琴的乐声终了,它的叶脉深处将会回荡钢琴曲最后的尾声。那些黑色的白色的手在喝茶和咖啡时握着它们,其精心呵护的样子仿佛它们是温顺的宠儿,或者是隐藏着神迹的生命。
⑤这些从小就向往着远走高飞并且梦想成真的家伙,它们在不同的世界里各有着不同的奇遇,说出来都会让人觉得稀奇!在东非埃塞俄比亚,一个叫塔纳湖的湖中的马里岛上的一座古老教堂里,有一个明代的青花瓷坛,保存着16世纪后期埃塞俄比亚国民心中的万王之王察丹格尔的心。那君临天下的王者,他的那一颗不可一世的心,似乎唯有在中国的青花瓷器中才能获得他生前需要的永恒的平静。在英国,女王玛丽二世醉心于收藏瓷器,在宫内专门设置了许多玻璃橱陈列各种瓷器,好像她不满足于仅仅是英国的女王,还乐意做这些飘扬过海的中国孩子们的母亲。有一个名叫约翰·盖伊的西方诗人写下了《致一位迷恋古中国的女士》:“是什么激起她心中的热情?/她的眼睛因欲火而憔悴!/她缠绵的目光如果落在我的身上,/我会多么幸福快乐!/我心中掀起新的疑虑和恐惧:/是哪个情敌近在眼前?/原来是一个中国花瓶。”是的,这些从小就向往着远走高飞并且梦想成真的家伙,从来就是懂得博取美人芳心的、让人妒忌的情种!
⑥在人类历史上,从景德镇出发的青花永恒绽放。它们透着中国文化特有的让人品味不尽的温润、静谧。在他人的国土上,那瓷壁上的青花,仿佛是带着神秘使命的使者,带着虚幻的让人迷乱的香气,向着人们传递着古老东方难以言传的文明气息。
⑦可并不是每一只青花都能平安地抵达异乡。海上的战争与风雨都可能使一场具有明确目标的旅途中断。那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有一只青花瓷,被自己的青花化作的海浪打翻,永远地留在了海底。它的内心深藏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可是它从来就不死心。它渴望着有一天能有谁发现从海底打捞起它,让它或者回到家乡,或者继续奔向四方。它就这么一直等着,等着。无聊的时候,它会唱上一两句景德镇流行的赣剧唱腔,给自己解闷。每当它唱起歌谣,海面上就会有一两朵不知名的浪花,以青花的体态,为它踮起脚尖,翩翩起舞。   
(摘编自2013年l2月11日《人民日报》)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青花本是静态的物品,可是在第①段中,它不仅“光彩照人”“花团锦簇”,外表美丽、而且心情激动,活泼可爱,这充分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B.作者认为青花并非是仅仅可供玩赏的物品,所以第④段用“原本黑色的壁炉一下子就亮堂了”“它的叶脉深处将会回荡钢琴曲最后的尾声”来赞叹青花摆放产生的奇妙效果。
C.第⑤段作者叙述了三个具体而典型事例,意在强调:中国青花抵达之地,都受到高度的礼遇;无论何种人士都对中国青花表现出一种极度的赞赏,甚至到了迷恋和崇拜的地步。
D.第⑥段“永恒绽放”写出了青花魅力的长久性,而透着“温润、静谧”“带着虚幻的让人迷乱的香气”“传递着古老东方难以言传的文明气息”则又表现了青花特有的品位。

E、文章以记叙为主,写了青花烧制、运输,摆放中表现出的各种心态和情态,同时兼以议论抒情,赞颂它的性格和内在品质,多种表达方式并用,使青花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感染效果。
文章第③段划线句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赞美青花的?(4分)
有人说文章前⑥段即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上第⑦段?请简要分析。(6分)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蔡元培
傅斯年
①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②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 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③这一番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卸自己的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④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 
⑤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⑥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得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做大将。” 
⑦此外如此类者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1929年                    (选自《傅斯年全集》,有删改) 
【注】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求学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发祥地。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第①段总体介绍蔡元培先生的为人,为下文介绍“我”“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B.文章选取了蔡元培先生三件典型的事,围绕蔡先生的“严词责人”的性格行文的,先生责人的态度诚恳而严肃,责人做到“词近而旨远”。
C.文章第④段蔡先生引用《论语》的几句话告诫学生,对学生的不当做法,委婉地提出批评,先生以自身的品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为。
D.本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几个典型事例,刻画蔡元培的性格特点。这样写能全面、立体、真实的塑造蔡元培先生的伟大形象,给人以亲切感。

E.《蔡元培》是通过回忆蔡元培先生为人处世的生活小事,表达“我”对蔡先生的怀念及敬仰之情。
文中说“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我”的“大彻大悟”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文章结尾说“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请结合文章所记述的三件事,探究一下蔡先生责人是如何做到“词近而旨远”的?(6分)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聂还贵的《最后的河流》以凄美的调子为全世界日益消瘦的河流唱出了一首哀伤的惋歌……②听着这样的歌声,眼前立刻浮现出无数个河流断裂、动植物死亡、土地干的画面,③一想到这样骇然的场景正朝我们身边步步逼近,一颗心就坠上了沉重的铅砣。
(1)给加点字填写正确的拼音。 (1分)
答: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
答:     改成                  
(3)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序号:              
修改: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可以激发想象。想象对于作家是否具有神奇的魔力,学术界也     。许多人认为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创造一个又一个声色并茂的艺术境界,以实现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    ;化平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将不存在的事物塑造成    的艺术形象。

A.分庭抗礼跨越惟妙惟肖
B.莫衷一是超越纤毫毕现
C.奠衷一是跨越纤毫毕现
D.分庭抗礼超越惟妙惟肖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香港实业家邵逸夫遍撒爱心,在全国各地校园捐建逸夫楼;田家炳楼也几乎遍布了全国校园。学校接受企业捐资助学,并附以校园楼馆等冠名权作为对捐资者的感谢,几成惯例。
材料二:在海外,不乏冠名楼宇。美国耶鲁大学赫赫有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斯特林纪念图书馆,就是以美国慈善家、耶鲁大学重要的捐助人约翰·威廉·斯特林的名字命名的。
⑴.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⑵.你对校园建筑物冠名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德国神学家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邻居。”
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过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以至于我们对于别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使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于人家的过错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三语文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