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误(yí)不(xiǔ)热(chén )消( qiǎn )
B.伤( zhuó )妒( jì)煎( áo)要( dì)
C.同( liáo)驾( yù )狭( yì)谢( wěi)
D.粗( zào)洋( yì )身 ( jǐ )发( huàn )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B.最近,周杰伦早期的成名曲之一《蜗牛》这首流行歌曲入选了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
C.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D.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新疆启动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以来,各族人民群众同仇敌忾,踊跃参与和主动配合严打专项行动。
D.高考刚刚结束,考生们就开始了估分择校的工作,这个学校也好,那个学校也不错,大家见异思迁,都拿不定主意了。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书香伴我成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B.经过激烈角逐,玉兔号成为我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巡视器的名称。
C.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D.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的“铭”字是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勉励警戒之意,作者柳宗元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B.《范进中举》中吴敬梓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力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C.《山中》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的旅愁归思,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风吹落叶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D.臧克家在他的诗歌《有的人》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3)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4)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5)千里之行,                。                      (《老子》)
(6)业精于勤,                。                      (韩愈《进学解》)
(7)人们常常用朱熹《观书有感》中的“                                 ”来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取得新成绩。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近名著。
(1).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穿上杠房或喜轿铺所预备的绿衣或蓝袍,戴上那不合适的黑帽,他暂时能把一身的破布遮住,稍微体面一些。
选文中的“他”是谁?此时的他已经堕落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3分)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岩》刻画了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甫志高、华子良等众多的英雄形象。
B.《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铀,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C.鲁迅在《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在文中作者记述了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
使 至 塞 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中表明诗人轻车简从以及前往慰问戍边将士之地的词语分别是_____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景象。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能阅①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②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
【注】①阅:经历。     ②爵:喝酒用的器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玄石酒(喜欢) B.三日而后(解除)
C.吾不敢饮矣(再) D.忘其(原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为酒困
[译]          
②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
[译]          
玄石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其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玄石戒酒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幼小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同时又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人,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请结合选文内容,分点概述。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文章以木笛为题,有何作用?
                                                                           
结合小说的主题,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70字左右)

 
 
 
 
 
 
 
 
 
 
 
 
 
 
 
 
 
 
 
 
 
 
 
 
 
 
 
 
 
 
 
 
 
 
 
 
 
 
 
 
 
 
 
 
 
 
 
 
 
 
 
 
 
 
 
 
 
 
 
 
 
 
 
 
 
 
 
 
 
70
 
 
 
 
 
 
 
 
 
80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夜半钟声怎么到客船
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这些优美的古诗句都描写了深夜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些诗人为什么都写半夜钟声或乐声,却几乎没有人写正午的妙音呢?这正体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
②声音在凉爽的夜晚传得尤其远。夜深人静没有噪音是一个原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
③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光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同样会反射和折射。当声音发出后,如果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的传播速度相同,那么声音就会像膨胀的球一样向外传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气的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体还会反射声波。因此,地面附近的声音不可能像膨胀的球一样四处扩散。
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而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越高,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声音在从气温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的气层进入气温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气层时,不但会发生折射、反射,还会像光一样发生全反射。大气层中,温度不同的气层有很多,那么,声音向高处的传播就不断遇到阻碍(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纤中传播一样,声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可以贴着地面或江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于是,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从此岸传到彼岸,其实在寒冷的天气里,如果湖面或江面结了冰,即使在比较喧闹的白天,人们也可以清晰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彼岸的声音。
⑤声音在白天传播得特别高。白天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那么贴地传播的声音速度会大于高空的。当地面附近发出声音时,向地面传播的声波会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传播的声波能大部分会通过折射进入高空。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会格外清晰地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如果唐朝诗人曾坐在热气球里旅行,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晌午钟声到云霄”的诗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的声音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不会有感而发了。
⑥奇妙的是,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门大炮在不断发炮,当有人驱车从数百千米外的远方驶向大炮时,起初还能听到炮声隆隆,但距离大炮近一些的时候,有一段路程里却听不到炮声;再靠近一些,就又听到了炮声。究其原因,很远处听到的炮声是高空大气反射到地面的炮声,近一些的地方既没有高空大气反射的声波,又没有大炮直接传来的声波,所以就形成了静区。再靠近时,大炮的声波直接传来,人又可以听到了。当然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奇妙之处了。
⑦“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一语道出了声音喜欢向较凉爽的地方传播的科学事实,真实体现了文学的美感和科学的美妙。
(选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动)
文章开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
                                                                               
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客船上的人一般只能听到夜晚的钟声,而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古语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人又说“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在你身边,小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家一户,大至团体、社会、国家,都有引发你发现美、欣赏美的瞬间。
请以“_______,你是我最感激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请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或短语(如“妈妈”“老师”“我的朋友”“后园的枣树”“小狗”“画笔”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600字左右;
⑷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二语文第三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