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给下面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所给的拼音写汉字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yùn)(niànɡ)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    )亮地响着。
①(yùn)(niànɡ)                      ②和           ③嘹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为抵挡日本膨胀的野心,中国别无选择,必须做好一切军事准备。(用词不当,可把“抵挡”改成“阻挡”)
B.“研究生种地”并非“读书无用论”,而是反思就业观念,矫正人生坐标的清醒剂。(成分残缺,可在“读书无用论”后加上“的体现”或“的活标本”)
C.阅读很重要,如今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方式的出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创造了阅读条件。(语序不当“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与“为我们创造了阅读条件。”位置互换 )
D.无节制的暴力网络阅读,让孩子们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混淆并不奇怪是可能的。(句式杂糅,把“是可能的”或者“并不奇怪”删掉)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

A.《陌上桑》这首诗选自《诗经》,诗中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不慕富贵的美人形象。
B.《春》的作者是老舍,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C.人称“七绝圣手”的是杜牧,他和李白合称“李杜”。
D.《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B.《白雪公主》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作品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C.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D.在游戏时,伽利略制作了各式各样粗糙的像车、风车、船之类的小玩意儿。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文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                   ,只缘身在最高层。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寄情于物,表达了对朋友一片深情的诗句是“                                         。”
(4).千里莺啼绿映红,            
(5).《观沧海》中表达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气概的诗句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春天                         ,它生长着。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     ,_____,北俱芦洲。
(2).《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封为       和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马。
(3).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共6分)
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小亮同学亮出搜集到的资料。他在东街看到“衣衣不舍”的店名,在西街看到的“一剪钟情”的店名,请完成以下任务:
你知道这两个店名是做什么行当(业)的吗?它源自于什么成语?
衣衣不舍:                  (行业)  原成语:              
一剪钟情:                  (行业)  原成语:              
你还搜集到这种样式的活用成语吗,请举一例。
举例:活用成语:                      原成语:            
对于这种语言现象,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2分)
读《伤仲永》,回答下列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焉________    (2)以钱币乞之______
(3)到舅家 ________  (4)泯然众人矣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 B.邑人奇
C.不能称前时 D.于舅家见

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共12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解释下列词语。
① 蓄                 ②空灵
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
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
赏析下列句子,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母亲的心(共15分)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共30分)
请以“改变一点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
2、600字以上。
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校区名称。

来源: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初一语文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