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贴心开学测 高一地理第四套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世博会期间,衡阳市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干燥 | B.寒冷干燥 |
C.高温多雨 | D.低温多雨 |
图为某海域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回答下题。
关于该海区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暖流 |
B.北半球、寒流 |
C.南半球、暖流 |
D.南半球、寒流 |
关于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温、增湿 | B.增温、减湿 |
C.降温、增湿 | D.降温、减湿 |
古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此回答问题。
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从我国的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显著的洋流是( )
A.日本暖流 |
B.东澳大利亚暖流 |
C.北太平洋暖流 |
D.北大西洋暖流 |
读四种气候类型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图“水循环示意图”,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 | B.②-蒸发 |
C.③-水汽输送 | D.④-地表径流 |
读图,回答问题。
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
C.断层形成的地垒山 |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6所示相同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 B.华山 |
C.乞力马扎罗山 | D.阿尔卑斯山脉 |
读图判断四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其排列顺序与图序一致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 B.气旋造成 |
C.冷锋造成 | D.暖锋造成 |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
读汶川地震参数,回答问题。
时间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 |
震中位置 |
31°N,103°E(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
震源 |
33km |
震级 |
里氏8.0级 |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映秀镇的地方时约是( )
A.3时 | B.13时22分 |
C.14时 | D.15时34分 |
汶川大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 B.软流层 |
C.上地幔顶部 | D.下地幔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某日的天气图(如图),回答问题。
①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关于各地天气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 |
B.②地的天气系统可能形成寒潮天气 |
C.乙地气流垂直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
D.②地处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
图中太阳光从右侧照射过来,读图完成问题。
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上昼夜平分 |
B.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
C.南半球各地正处于冬季 |
D.北极圈以内到处出现极昼现象 |
当晨昏线从CD移向EF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庆由冬季进入夏季 | B.南半球极昼范围增大 |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高 | B.气温高,气压低 |
C.气温低,气压低 | D.气温低,气压高 |
为了减少对市区空气的污染,该城市火电厂厂址应选择在(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 、 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2)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 、 、 。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3)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大力发展之时,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该图为北京时间10时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C处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2)此刻,A处是________时,D点是________时。
(3)D处日出是________时,B处日落是________时。
(4)D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5)这天是________节气;当C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节气是________。
读“南美洲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均为 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2)读右图描述气候特征: ,该气候的成因是 ,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 区域。甲、丙两地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 地区,原因是 。
(3)甲→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 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简要说明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至少4方面):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天是 月 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 ,经度是 。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时,E点的地方时为 时,AB是 (填“晨”或“昏”)线。
(2)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3)请将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