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
C.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
D.反对实行君主制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

A.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 B.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
C.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 D.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绝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说明西塞罗(   )
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
②认为法律可以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强调法律的广泛性和不可更改性
④尊崇法律至上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因为如果有价值之人发言并且担任议事会成员,这对于和他们同样的人会有好处,但对大众却没有好处。现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来发言,当穷人发言时,他就会寻求他本人以及和他相同之人的利益。……他们(雅典人)认识到尽管穷人无知而贫穷,而有价值之人出色而智慧,但前者的好意要比后者的恶意带来更多的益处。这样的方式也许不能建成理想的城邦,但却非常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该观点(   )

A.肯定了雅典直接民主制 B.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C.说明了直接民主制的封闭性 D.奠定了代议制的理论基础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高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老师要同学们对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够准确的是(   )

A.从君主专制变为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C.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于1936年和1945年分别在西安与重庆进行了谈判,对于这两次国共谈判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次谈判国共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的结果不同
B.两次谈判的结果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C.两次谈判中美国对国共两党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两次谈判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刨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   )

A.由启蒙思想家创立 B.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前
C.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 D.说明了马克思主义需要与时俱进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一书中认为“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社会主义者、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具有共同的阶级立场
C.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受益者
D.工人运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的政策是(   )

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宣传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对下面的宣传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美苏两极支配着世界各种力量 B.国内“左”倾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前苏联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959年主政台湾的国民党“外交部”对其外交人员的指示。这反映出当时台湾当局(   )

A.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放弃了敌视中共政权的立场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
①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②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③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           ④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工业发展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B.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C.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D.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的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这一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判断,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客观的叙述,留下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评价的宽广余地。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还是“土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辩”观念。促使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文明史以来最重大的变化。》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6分)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