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市大峪第二初中八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历程。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组浮雕,它反映的主题是( )
A.虎门销烟 | B.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抗日战争 |
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
A.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金田起义 | B.太平军攻占苏州 |
C.定都天京 | D.青浦大败洋枪队 |
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魏源则被称为西学中用第一人,他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经典,成为拿来主义的开山鼻祖。他提出的“长技”是指( )
A.西方的先进技术 | B.西方的政治制度 |
C.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 | 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 |
为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同时也为了抢救圆明园十二兽首遗产,圆明园十二兽首纪念币首次铸币(下图)。圆明园十二兽首青铜尊在下列那次侵华战争中被掠走的(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甲午中日战争 |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请你判断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
B.这场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 |
C.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 |
D.此次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史上,日本强迫清政府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 B.福州船政局 |
C.大生纱厂 | D.汉阳铁厂 |
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 |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C.建立共和国 | D.挽救民族危亡 |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
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推翻了清朝统治 |
小明同学是惠州人,他自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名将。请指出他是谁( )
A.叶挺 | B.贺龙 | C.朱德 | D.彭德怀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C.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
D.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
C.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求荣 |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
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
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
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诞生地参观。他们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南京 | B.广州 | C.上海 | D.遵义 |
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 |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国共两党分裂了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 D.北伐战争失败了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结合第一单元的学习,小明制作一张历史图表 ,如下: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片对应的战争名称 ,概括出图片反映的两条主线 。
(2)根据材料二,写出各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观察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图片说出名字:A曾国藩;B:____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___。
(2)四个人物是近代化探索时期的杰出代表,请按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对应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现在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的大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三: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各是什么事件?两者的关系?
(2)材料三中的对联是说哪所学校的?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请写出在该校担任职务的国、共代表人物?
(3)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正是国共合作,才打倒了吴佩孚、孙传芳这样的旧军阀,这指的是什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