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该史料反映此时(    )

A.蒋介石尚未叛变革命
B.国民党处于国民大革命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尚未走向成熟
D.在特定时期,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就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有如下议论,你认为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伯承元帅有“常胜将军”之称,但他晚年不愿看战争片,常感慨:“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下列与其观点不符是(    )

A.国共内战带给国家和人民巨大灾难
B.化剑为犁,渴望和解,和平与和谐
C.珍爱生命,国共和解,造福民族
D.害怕战争,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

A.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古都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
②它作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而骄傲
③它为八国联军攻占烧杀抢的罪行而饮恨
④它见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而自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教育家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后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和平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中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这里的“遗志”实现主要指(    )

A.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 B.代议制民主的真正实现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基本完成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冀鲁边区河间、青县、沧县等地转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1940年春天,回民支队开往深南一带(河北省衡水市深县以南),在石德铁路沿线与敌周旋作战,率领回民支队在康庄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回民支队取得伏击战的胜利,对其作用评价恰当的是(    )

A.有利于缓解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
B.反映了党正确领导下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
C.反映了少数民族对抗战胜利的伟大贡献
D.体现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军民基本的运动战,不放松有利的阵地战的方针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2分)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2分)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6分)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三年多的经验证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共同纲领),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完成整个过渡时期,不是三五年所能办到的,而需要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遥遥无期的思想,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的思想。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在民主革命时期有哪些思想(或理论)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什么特点?毛泽东认为形成这一特点的外部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形成这一特点的内部因素又是什么?
(3)依据所学知识,对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些地方?(提示:从领导、指导思想、革命前途方面思考)
(4)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创新是什么?这一创新理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后来,我国实际践行这一理论的进程如何?
(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理论的实践中,体现了什么共同精神?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35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战略决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揭开双边关系的新篇章。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断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温家宝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钓鱼岛位于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处。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千米(208海里)处。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4)对于日本政府2012年的非法购岛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来源: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24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