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寒假,快乐复习30天 第16天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③④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从甲图到乙图,反映了:( )
A.英国从强大到衰落 |
B.香港从英国的殖民地成为中国高度自治的地区 |
C.某些外交政治事件后面是国家实力的变化 |
D.标志着现代中国在领土主权独立上迈出了重大一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的原则,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表明( )
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 |
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
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 |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
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 |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
下图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局面,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签署建交声明
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
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③④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村民选举制度 |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
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
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方式 |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里程碑”主要指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
D.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3元券背面图样。图样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民族平等原则 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私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政治思想上有什么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论断的理解。
材料二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摘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修正通过。
(2)材料二、三、四主要体现了我国哪些民主政治制度?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五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3)以美、中两国为例,分别阐述美国国会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