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jūn)裂浸(zì)修(qì)(yǔn)身不恤
B.乳(ǎo)(shì)好鹰(sǔn)风流倜(dǎng)
C.(shì)针犁(huá)铁(jiù)(guā)呱坠地
D.船(wù)险(xìn)(shěn)知丝竹管(xúan)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荒诞 并行不背间或风驰电掣
B.濒临仗义直言款识李代桃僵
C.慰藉再接再厉笑靥物阜民丰
D.拍摄耳儒目染骸骨乳臭未干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宽以待人会使人人都喜欢与你交往。所以,宽以待人是为人        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       ,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
③如果没有      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
④在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________的,老农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吧。

A.处世 消失 体味 微不足道 B.处事 消逝 体味 微乎其微
C.处世 消逝 体验 微乎其微 D.处事 消失 体验 微不足道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于“无人监考”的建议,同学们见解不一,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学生会准备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一下。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窘困,无出其右
C.同学们都认为他多才多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我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有些国家的经济形势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B.孙杨通过微博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终于实现了参加大运会的多年夙愿,能在开幕式上参加火炬接力,我非常自豪。”
C.据央视报道,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D “猎鹰”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重要项目,能让美国根据所面临威胁,从核打击、常规打击和非动能打击中灵活选择威慑方案。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___。___;___。___;__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⑥①③④⑤ B.⑤②⑥③①④ C.②⑤⑥①④③ D.⑤⑥②④③①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诗句中作为“珠帘绣柱围黄鹄”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弱柳青槐拂地垂 B.锦缆牙樯起白鸥
C.初月行云着蝉翼 D.杨花雪落覆白苹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各句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人物。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
B.《红楼梦》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C.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一天,神瑛侍者用仙水精心灌溉快枯死的绛珠仙草,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D.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宁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政是儒家统治思想的化身。儿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使他大为不满,动不动就骂他“畜生”、“该死的奴才”。曾亲自抡起大板子朝宝玉狠命打去,随后还要用绳子来勒死,因贾母及王夫人的拦阻,才未勒死宝玉。他满口仁义道德,是个典型的伪君子。
B.《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和黛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二人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比黛玉为莺莺,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D.《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侧,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郁不平之气,所表现出来的是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选自《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五)》
注: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②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B.漏鼓移则代番:轮流
C.或劝以休 少:稍微
D.必躬左公第 造:建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闻左公被炮烙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B.①则席地倚墙坐 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乃奋臂指拨眦②皆美于徐公
D.①皆铁石铸造也②某而母立于兹

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
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以史可法的胆小怕事反衬左光斗忠贞气节。
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文章首尾呼应。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为了体现左光斗对史可法产生的影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2)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3)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4分)
请简要说明作者有哪些“愁”。
“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
(2)茕茕孑立,               。                  (李密《陈情表》)
(3)柳丝长玉骢难系,               。            (王实甫《长亭送别》)
(4)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司马迁《报任安书》)
(6)是日也,天朗气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序》)
(8)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回乡魂
连秀
据闻福水叔是操劳而死的,享年五十四岁。
他殁时,四个子女和一个媳妇都带着欢愉和如释重负的笑容办理丧事!唯独两个年幼不懂事的孙儿,擎香拜祭时给香火烫着,哭了个稀里哗啦,须劳动母亲又哄又吓的才止住了哭,令丧堂上仅有的那么一点悲戚气氛也消殆了。
来吊丧的亲戚朋友开始议论纷纷。
“那些不肖子孙,真是大逆不道。老爸过世,一滴眼泪也没流,居然还笑呢,天打雷劈呀!”
“等分财产嘛,他们恨不得老爸早点咽气!”
“财产?福水叔一穷二白的,哪来的财产?”
“那块地呀!你懂什么!这些年经济好呀,加埔路到处在发展,以前两百元钱买到的烂泥巴,现在值二十万元咧……”
福水叔的遗照似浮漾着一些感慨。他是由唐山南来的。韩战爆发那年胶价好,他把新婚妻子留在乡下,随着淘金梦的浪潮涌到星洲大伯的胶园干活。后来发觉大伯只当他是廉价劳工,一气之下跑到雪兰莪开荒!真正是披荆斩棘,辟出良田,有一种“含恨立志出乡关,淘金未成誓不还”的意味。
子子孙孙披麻戴孝的,排成队伍,轻步走过乡间小路,过桥,越过北山的老橡树林……从山溪里汲起半桶清水;复慢慢地,静悄悄地回到乡居……他们脸上仍带着欢愉的微笑,像是去郊游一样悠闲!然后依照福建人的习俗,做大儿子的用毛巾蘸了清水,小心翼翼地洗涤父亲的遗体,拭抹干净,才穿上寿衣。
福水叔脸上带着安详。他仿佛在临终前已彻悟了,这辈子的淘金梦是幻灭了。守在福建乡下的妻子等待的是他每年两封的家信!而守在南洋这头的他却仍然一锄一耙的开沟筑堤,保护着那三英亩的可可园,免得被黄泥浆及工业垃圾所淹没……他就是这样累垮了,含恨归不了乡!                                       
道士做法事的诵祷声嗡嗡扬扬。
孝子、孝媳们仍然保持那愉快的笑容,不敢稍露一丝一毫悲伤神色。
吊丧的人们还在七嘴八舌。
“不是吧?福水叔要是有钱,这些年早就回唐山了,就是筹不到旅费,不能衣锦还乡,跟唐山的妻子团聚……唉,你们知道吗?他连做梦都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故乡……”
“说来说去,都是那些不肖子孙……唉,也难怪,取了个半唐番的女人,生的孩子是差了点……改天没把祖宗的排位拿去烧,谢天谢地啦!”
“半唐番?半唐番也是人吧?家里死了人呀,哭也不懂?太不应该了!”
丧事到了尾声。子孙们站在坟前,将麻纱和孝服除下,投入熊熊焚烧着的冥纸堆里,一瞬间便化为灰飞……孝子、孝媳仍带着笑意擎香朝坟头叩拜,始离去。
回到乡居,大儿子带头跪拜父亲的灵位,再次焚香祷告:“爸爸,我们都依照您的吩咐,在丧事期间不敢悲伤流泪,怕真如相士所言,子孙一哭,您回头一望,灵魂便找不到回乡的路……”
跪在灵位前的媳妇、孙子们这才抑制不住号啕大哭!悲痛的泪水似决堤般泛滥……
(选自《海内与海外》1997年11期)
请简要概括福水叔的人物形象。(5分)
文章两次写到吊丧人的议论,请分析第一处议论对行文的作用。 (6 分)
文章的最后两段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结合全文,试探究福水叔“连做梦都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故乡”却没有回故乡的原因。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某篇博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迷失方向,水手将葬身海底;在茫茫的戈壁中跋涉,迷失方向,旅者将暴尸荒野。人生的路宽广而漫长,想要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淮安淮阴区高二上期中教学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