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语文 / 试卷选题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35课 将相和 同步试题

给划线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负:①背着,用脊背驮  ②承担,担负  ③违背,背弃  ④败
1.请先生责赶造十万支箭。    (      )
2.廉颇向蔺相如荆请罪。      (      )
3.这场比赛不分胜。          (      )

来源:2014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35课 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写词。
1.描写人物愤怒神态的词。
声色俱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喜悦神态的词。
眉飞色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35课 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声色俱厉地对秦王说:“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改成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颇不服气地说:“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不就靠一张嘴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别人就有机可乘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35课 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      )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二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三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

来源:2014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35课 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遂自荐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同到楚国搞联合。他有三千多门客,按说挑二十个人本不算回事。可是这些人,文是文的,武是武的,要文武双全还真不容易找。平原君挑来挑去,只挑出十九人,这可真把他急坏了。
忽然,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起来说:“不知道我能不能凑个数?”好多人拿眼睛瞪他,好像叫他趁早闭嘴。平原君笑着说:“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毛遂,大梁(魏国国都)人,到您门下三年了。”平原君一听,不屑地说:“三年了,我怎么都不知道你呀?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搁在兜里,它的尖就会露出来。”毛遂冷笑一声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了这把锥子。您要是把它放进兜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单单露个尖儿就算了吗?”平原君佩服他的胆量和口才,就让他凑齐二十个人。当天辞别赵王,到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王等讨论合纵抗秦的大事,毛遂他们在台阶下等着。楚王说:“历来主张抗秦的都没有好下场,谁要联合抗秦,谁就先倒霉。”任平原君怎么说,楚王就是不同意抗秦。突然,有个人拿着宝剑上了台阶,跑到楚王面前嚷道:“合纵不合纵,只要一句话就行了。怎么这么半天还没说停当!”楚王先是一惊,接着很不乐意地问平原君:“他是谁?”平原君马上说:“是我的门客毛遂。”楚王闻听大怒:“咄!我跟你主人商议国家大事,你多什么嘴?还不滚下去!”毛遂拿着宝剑又往前走了一步,说:“合纵抗秦是天下大事。天下大事天下人都有说话的份儿!这怎么叫多嘴呢?”楚王见他跑上来,害怕了。又听他说出来的话句句在理,他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似的,换了副笑脸对他说:“先生有什么高见,尽管说吧。”毛遂冲楚王一抱拳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雄兵,一直做着霸主,以前的历史多么光荣!没想到秦国一起来,楚国连着打败仗,堂堂的国王当了秦国的俘虏,最后死在秦国,这不是楚国的耻辱吗?紧接着又来了个白起那小子,把楚国的国都夺了去,改成秦国的南郡,逼得大王迁都到这儿。这种仇恨难道大王忘了吗?今天平原君来跟大王商议抗秦大事,还不单是为了赵国,也为了楚国啊!”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面红耳赤,一句句像锥子一样扎在心上。楚王不住地点着头说:“你说的是,我同意合纵抗秦。”
楚王和平原君接过盛着鸡血、狗血、马血的铜盘子,把血涂在嘴唇上,当场歃(shà)血为盟。平原君和另外十九个门客全都佩服这把“锥子”所起的作用。
1.“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________的门客。“荐”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毛遂是这样推荐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对毛遂的态度前后有很大的变化,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的意思。
(1)您要是把它放进兜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单单露个尖儿就算了吗?
毛遂要告诉平原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原君和另外十九个门客全都佩服这把“锥子”所起的作用。
“这把‘锥子’”是指谁?平原君和另外十九个门客为什么会佩服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35课 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连 连 看
请为下面的历史典故与主要人物配对,并去找到这些故事读一读,理解成语的意思。
卧薪尝胆        毛遂              纸上谈兵        项羽
三顾茅庐        重耳              暗度陈仓        赵括
望梅止渴        曹操              破釜沉舟        韩信
退避三舍        刘备              单刀赴会        刘禅
毛遂自荐        勾践              乐不思蜀        关羽

来源:2014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35课 将相和 同步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