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抄写在方格内。(2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7分)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  )黑,她的手是那么粗cāo(  ),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黑     粗cāo(  )
查字典,“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声部,该字的第十画是       
文中划线句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说说有何作用?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对残疾人同学说:“你虽然残废了,但并不影响你努力成才。”
B.探望病人时说:“不要紧,得病不一定就会死,好好养病吧!”
C.对一位戴眼镜的新同学说:“戴眼镜的,把那本书给我递过来。”
D.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给我们介绍介绍,好吗?”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默写
(1)海内存知己,         (2)、扬子江头杨柳春,                     
(3)                   ,却话巴山夜雨时。(4)、沉舟侧畔千帆过,                    
(5)                ,寒梅着花未?     (6)、    ,行万里路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于《木兰诗》,其原句是                                       
(8)《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你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现在来到了你梦寐以求的中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老师同学都希望尽快地了解你,你同样也希望尽快地了解同学,于是老师决定组织一个自我介绍的综合性活动,希望你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围绕这个活动,老师想好了两种形式,并为之取好了名字:
形式一:制作档案显个性             形式二:编写报纸记成长
在“形式一”中,请用一句介绍“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或个性,或特长,等等,3分)
在“形式二”中,请你向同学讲述你入中学以来一件最乐(或最闷、最爽、最囧)的一件事。(要求:要把事件的六要素讲清楚)
在这次活动中,请你用一句名言来作为自己初中学习生活的座右铭。(2分)
你的是: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伤仲永》,回答6~10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焉________     (2)以钱币乞之______
(3)到舅家 ________  (4)泯然众人矣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 B.邑人奇
C.不能称前时 D.于舅家见

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课文《风筝》选段,回答问题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②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③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风筝》的作者是          ,原名          
第①段写弟弟喜欢风筝时,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选段所叙述的“风筝事件”。选段①②写“我”少年时                              ;选段③写“我”中年时                                      (4分)
第③段提到“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就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写出你对“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1)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结合选文,联系生活,请你谈谈如何感恩“卑微的母亲”?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人笛福,小说的主人公是      ,他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      年的时光。
《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请简要概述与之相关的一个情节。(不得超过60字) 
最喜欢的人物:            情节名称:                          
简要概述: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 作
不知不觉中,新学期半个学期时间过去了。我想,这半个学期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     2、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
3、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4、字数600字左右。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惠安第三教研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