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   )

A.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
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
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
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

图中M应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变质岩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信息能说明(   )

A.1982至1990年北方城镇化增长快
B.1982至1990年南方城镇化增长快
C.2000至2010年南方人口迁移至北方
D.2000至2010年北方人口迁移至南方

不同阶段的城镇化重心及变动主要是因为各地区(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
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D.城市环境问题的差异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W城市是加拿大西部重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工厂企业主要集中在巴拉德湾沿岸和福尔斯河沿岸一带。工业区之间为商业区,街道宽阔,高楼林立。住宅区分布在工业区外围。完成下列各题。
W市的城市规划优点包括(   )
①方便居民购物 ②减轻市中心交通压力③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④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优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中,正确表示该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关系的是(   )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内力作用的重要形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左图中,能表示由花岗岩变质成片麻岩的数码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右图中M处(   )

A.为海岭多火山 B.板块内部少地震
C.压力大多为变质岩 D.地势低易成沉积岩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A.3月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灾害 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 D.沙尘灾害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群岛由19个岛屿组成,是地球上赤道附近最干旱的地区;其最东部的岛屿距离南美洲700km。完成下列各题。

该群岛成为赤道附近气候最干旱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下沉的气流控制 B.气温高,蒸发量很大
C.受寒流影响水汽较少 D.水汽受安第斯山阻挡

地质勘探证实,该群岛的地质年代很年轻,大概不超过500万年的历史。该群岛(   )

A.地处海沟附近地壳活动剧烈
B.地处板块交界为火山喷发而成
C.为陆地泥沙受洋流携带沉积而成
D.地处大陆架区域地表多沉积岩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最大24小时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单位:mm),完成下列各题。

成都、长沙年最大24小时雨量值可能分别为(单位:mm)(   )

A.48,122 B.79,95
C.130,110 D.121,88

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最大24小时雨量出现时间,最可能的降水类型分别是(   )

A.锋面雨台风雨 B.对流雨地形雨
C.台风雨对流雨 D.地形雨锋面雨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年我国贵阳、杭州、北京三个城市日照时数”,完成下列各题。

贵阳、杭州、北京的代码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与③城市相比,②城市7月份的日照时数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白昼最长
C.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D.地势最高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冲积扇是河流泥沙在出山口形成的自然沉积体。与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冲积扇相比,新冲积扇位置偏向南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农业生产活动 B.地表水下渗
C.祁连山地南移 D.冰川融水量增大

现代,甲地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冰川沉积 B.风力作用
C.流水侵蚀 D.流水搬运

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   )

A.沿河流呈南北走向
B.沿河流呈东西走向
C.地处戈壁呈南北走向
D.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部分地区降雪起止日期和最大降雪厚度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总体显示(   )

A.降雪总量南部大于北部
B.最大积雪厚度西部大于东部
C.降雪总时间南部少于北部
D.降雪最终日南部晚于北部

该区域最大积雪厚度出现在延吉,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b为图a中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夏季降水偏少,原因是夏季(   )

A.受海洋上高压脊控制 B.北美高压强盛,吹离岸风
C.东北信风控制水汽少 D.沿海寒流流经气温低蒸发弱

甲、乙两地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B.针叶林温带草原
C.亚热带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OA、OB为不同经线,假设此日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纬度值为X°,A点纬度为Y°,且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此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为(   )

A.(X-Y)° B.(90-Y)°
C.2(X-Y)° D.(180-X-Y)°

若X值逐渐增大,则北半球(   )

A.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B.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C.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D.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南半岛地形和河流分布示意图(图甲)及B地地质剖面图(图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100°E以西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2)古气候学家根据图乙所示的地质剖面中各岩层厚度差异现象,推断各地质历史时期中南半岛夏季风的强弱。简要说明古气候学家进行判断的依据。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甲、乙两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山各自然带在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乙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试简要说明原因。
(3)比较甲乙两山自然带带谱分布的主要差异,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下图)

材料二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乙,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新西兰南、北二岛示意图(图丙),图甲为甲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图乙为南岛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图乙,概括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并解释南阿尔卑斯山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图丙判断该区域人类活动主要分布的岛屿(南岛或北岛);并简述你的理由。
(3)简述甲地气候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来源:2015届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高三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